共享单车多地变相调价,费用上涨引发关注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多地共享单车出现“变相调价”。

据澎湃新闻不完全统计,哈罗单车、滴滴轻居等单车品牌近期在成都、广州、武汉等城市调整了骑行价格,由工作日前15分钟1.5元调整为周末前10分钟1.5元;节假日起步价也由前15分钟1.8元调整为前10分钟1.8元,后续15分钟1元。

共享单车多地变相调价,费用上涨引发关注插图

成都青居收费标准变化后

据此,澎湃新闻记者测算,调整后,工作日骑行半小时费用由2.5元上涨至3.5元,涨幅达40%;节假日骑行一小时费用由2.8元上涨至3.8元,涨幅达35%。

据武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询问哈罗官方客服的截图显示,调价策略于2024年6月8日在武汉开始实施。

近年来,共享单车市场主要被美团单车(2019年收购摩拜单车)、哈罗单车、滴滴旗下青桔单车三家巨头占据,此前摩拜单车和ofo是最早进入共享单车市场的车企,两大品牌一度占据约95%的市场份额。

对于此次价格调整,澎湃新闻记者7月29日致电哈罗单车客服,客服表示,不同城市、不同时段收费标准不同,解锁页面会根据所在位置展示所在城市的骑行收费规则,骑行前请先查看。青聚单车客服表示,青聚单车按时间收费,收费规则由起步价、计时费和派单费组成,不同城市的收费规则不同,用户可登陆滴滴出行APP首页点击了解更多。

一位共享单车业内人士7月29日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各个城市的定价并不是简单的按照城市级别来定价,更多的是受到运营投入的影响,各个城市的车辆周转量不一样,相应的运营成本、市场定位也不同,因此会采取差异化的定价策略。

据澎湃新闻记者从某共享单车公司了解到,为了跟上服务,共享单车业务不仅靠单车支撑,各个城市的单车运维团队也付出了巨大的调度和维护力度。公司各项支出中有相当一部分用于维护和提升道路运维团队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运维服务的精细化、智能化是这个行业的整体趋势,公司的正常运营和服务品质的同步提升将惠及包括用户、城市在内的社会各界。

此次,共享单车企业业内人士也指出,此次调价主要因为部分大城市运营成本较高,价格调整已经上报主管部门。

“大城市的运营成本,包括车辆迭代、仓储管理,以及运维的人工成本,都比小城市高很多。”前述业内人士指出,共享单车的运营周期一般为三年,但在大城市,由于骑行需求较大,车辆磨损速度也明显加快,有的车辆不到三年就需要更换。同时,随着管理越来越精细化,城市监管要求也越来越高,投入的人力和物力也随之增加。

前述人士还表示,近年来各地对车辆进行了不少更换,有的地方甚至要求全面更换,这一方面是为了保证用户的乘坐体验,不断对产品进行优化升级;另一方面,新车也更加符合城市监管要求和精细化运营需求。这些全新升级的车型,以及在人员配备、辅助设施等方面的升级,都比之前有所提升,必然也会反映在成本上。

澎湃新闻记者在社交媒体上观察到,不少网友在解锁专车前并未具体了解骑行价格,在不知道调价的情况下看到结算价后,对突然涨价感到吃惊,“骑行10公里每小时要0.55元每公里,与开车基本持平”,“默默给打工者增加了一笔额外成本”。

不过总体来看,共享单车近几年的调价频率并不是特别高。此前,一位共享单车企业内部人士向澎湃新闻透露,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主要以卖卡、单次骑行收费为主,运营服务体系有待优化,这需要资金的支持。共享单车涨价也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从行业角度来看,2019年起,共享单车基本进入骑行30分钟至少1.5元的时代。2022年套餐卡/骑行卡价格调整到同档,骑行卡涨价幅度在40%-50%不等,随后不同品牌、地区节假日会有一些价格调整。不过过去5年的涨价或许会改善共享单车企业的盈利模式。多位业内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共享单车企业的运营服务体系需要优化,这需要资金的支持,共享单车涨价也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对于共享单车企业来说,提价可以进一步优化其财务结构,帮助其尽快实现盈利”,互联网分析师丁道石7月29日对澎湃新闻表示。盈利将成为共享单车未来发展的主旋律,烧钱扩张有助于其实现盈利。共享单车的时代已经过去,共享单车回归合理商业阶段后,模式本身是可以赚钱的。共享单车不仅满足了用户在一定几公里内便捷出行的刚性需求,而且属于绿色低碳出行,政策鼓励。

此前,哈罗单车创始人杨磊在2018年就表示,哈罗单车已经实现盈亏平衡。杨磊当时称,每辆哈罗单车的运维成本在3毛钱左右,折旧成本6毛钱,平均每辆车成本2毛钱。目前,哈罗单车日收入已超过1元,在100多个城市实现净利润。杨磊此前也表示,共享单车是一个非常刚性的生意,不能靠长期补贴,哈罗单车在收费方面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不但能赚钱,还能实现规模化盈利。”

“共享单车定价是市场经济行为,与多年前的公共自行车理念不同,价格要由市场来调节,一切涨价通常都会引起争议。我们也呼吁业内企业在涨价幅度、调价范围上要更加谨慎,要‘慢慢来’,这样消费者才能更能接受。”丁道士进一步表示,共享单车主要依靠基础服务业务赚取收入,此前曾推出广告、游戏、电商等商业模式,但大规模的推行和探索均未取得成功。最初公司还能通过押金模式补充资金,扩大车辆规模,近年则加入充电、跑腿等多种“生活服务”,努力寻找新的增长点。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