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为王,天下百姓都是他的臣民。在全球电商飞速发展、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广州熙银国际进出口有限公司旗下国际B2C快时尚电商平台SHEIN犹如一个异类。
第一,早年的SHEIN低调神秘,但最终在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巨头的眼皮底下成长为巨头;第二,近几年的SHEIN,虽然有中国血统,但现在“根”在了国外,SHEIN一直以推广美国文化为“骄傲”,尝试在美国、英国伦敦等地上市。
据华商网报道,SHEIN目前已转型为新加坡公司,其在广州的供应链“基地”仍是其全球市场掌控的“棋子”。不过,SHEIN在上市之路上遭遇重重波折,外界对SHEIN的“中新美式身份”充满争议。
“祖籍”在中国,但“户口”却移到新加坡
你能想象吗?2022年4月,当SHEIN的估值已经达到1000亿美元时,网络上却没有SHEIN创始人徐仰天的照片,足见徐仰天低调沉稳的性格。
自从这几年徐仰天登上胡润富豪榜,很多人都认识了徐仰天和SHEIN。
2021年12月24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1胡润U40青年企业家榜》,榜单罗列了当年胡润富豪榜上40岁以下(含40岁)白手起家的创业者。
这份榜单引人注目的是,徐仰天、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快手联合创始人宿华、程一笑均榜上有名。
不过,与张一鸣、宿华这些早已被人们所熟悉、上榜也并不意外的老牌企业家相比,以400亿元身家位列第三的徐仰天则格外耀眼。
尤其是他出生于1984年,以37岁的年龄上榜,还是胡润富豪榜前五名中最年轻的,这更让人惊讶。
正是这位神秘的企业家,通过“小订单、快反应”的柔性供应链模式,将SHEIN的市场拓展到了全球各地,让SHEIN的估值达到了1000亿美元。从此,低调的SHEIN开始出现在媒体聚光灯下。
SHEIN同样受到媒体关注的,是其戏剧性的上市历程。据了解,SHEIN的上市之路可以追溯到2020年。
当时就有消息称SHEIN将赴美上市,直到2022年底,根据路透社等媒体的报道,SHEIN已经秘密申请赴美上市,消息称时间节点或将定在2024年,直到2023年11月,SHEIN申请赴纽约上市,今年5月SHEIN联系了伦敦证券交易所,也引发了媒体的高度关注。
不过,上游新闻随后报道称,SHEIN在美国的上市申请并不顺利,在立法机构加强审查后,面临“侵权、劳工和环境保护”等指控,无缘美国IPO,上市也被传遭遇阻碍。
消息称,SHEIN已正式向中国证券监管机构通报上市地点变更的消息,且SHEIN尚未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批准,SHEIN计划在伦敦以500亿英镑上市的计划很可能被取消。
值得一提的是,SHEIN在各国资本市场活动期间,其公司高管频频向美国示好。
例如,最受媒体关注、最具争议的言论,是SHEIN执行董事长唐纳德·唐( Tang)5月8日在洛杉矶米尔肯研究所( )全球会议上的讲话。
当时,当被主持人问到“SHEIN是哪里的公司”时,表示,SHEIN不仅是一家中国公司,还有一家新加坡公司和一家美国公司。
所言非虚,据了解,继2021年底SHEIN将总部迁至新加坡、2022年取消十几家中国公司后,2023年7月,SHEIN在巴西及整个拉美地区的首家工厂正式投产,通过构建全球供应链扭转海外对SHEIN的“中国印象”。
因此, 的解释是,从诞生地和供应链来看,SHEIN 是一家中国公司;从总部和核心人员所在地来看,SHEIN 是一家新加坡公司,CEO 办公室、财务等核心部门均位于新加坡。不过,SHEIN 的价值观、使命和愿景与美国一致,因此称自己是一家“美国公司”。
唐纳德对SHEIN“亲美”立场的言论引发争议,同时SHEIN在伦敦上市也被指责以伦敦上市为跳板,最终登陆美股,SHEIN曾多次公开表示,其首选的IPO地点仍是美国。
业内人士对此看法不一,例如有人调侃,原本“籍贯”中国的SHEIN,为了谋求上市,选择“背井离乡”落户新加坡,试图以海外公司的身份冲击英美等地的海外资本市场。
然而,SHEIN有些奉承的“精神上的美国人”的说法却无人理睬,美方并不买账。
据媒体报道,一名美国参议员直接致信英国政府,敦促其谨慎批准SHEIN在伦敦的首次公开募股,并称应“正确理解为一家中国公司”。
由此可见,谁最终将接手SHEIN上市的故事,还未完待续。
去中国化对SHEIN来说是优势还是劣势?
俗话说:离乡背井,难舍难分。对很多人来说,与生我养我的故乡之间的感情是难以割舍的。正如著名诗人余光中《乡愁》一诗所写,它不仅被写进了教科书,也载入了中国文学史,并在人们中间广为流传。
然而,SHEIN及其创始人似乎决心要让公司“去中国化”,这让人很难理解。
作为一家拥有“纯种”中国血统的公司,利用各种手段炒作其美式自由化发展道路、竭力与中国保持距离,难免会遭到各方批评。
据了解,SHEIN从一家中国公司转型为新加坡公司的过程确实极快,甚至快如闪电。
据企查查公开信息显示,SHEIN境内关联企业南京凌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于2021年4月23日被吊销营业执照,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12月,法定代表人为徐仰天。
查找徐仰天名下的关联公司发现,徐仰天担任法定代表人的7家公司已全部注销,另5家公司目前存续(徐仰天担任股东/管理人等)。
与此同时,许扬天在新加坡注册了一家名为“ ”的公司,并将SHEIN境内实体“广州熙银国际进出口公司”的股权转让给“ ”。
值得一提的是,这波神操作,把SHEIN在广州的公司变成了新加坡的,甚至连商标、知识产权、财务数据、用户数据都转移到了新加坡,SHEIN和中国的关系可以说非常密切了,不得不说干干净净。
不过,一向低调的徐仰天和SHEIN公司突然“搬迁”到新加坡,引发网友质疑。
甚至有网友将他与移民美国的地产大亨潘石屹作比较,并用“逃亡”二字来形容这位老板。
当有自媒体人用“山东首富”一词形容徐仰天时,一条“除了他是山东人,公司不是山东的,产业链也不是山东的……”的评论,成为社交媒体上备受好评的评论。
更有意思的是,此前有一篇短文《为许仰天说句公道话》对许仰天的移民安置公司做了一些解释。
这篇文章虽然引文林林总总,雄辩滔滔,但中心思想就两句话:第一,个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徐仰天不管住在哪里,随意处置自己的财产是他的自由,别人无权干涉。第二,质疑SHEIN出逃的人是“羡慕嫉妒恨”,是在进行道德敲诈。
要知道,逃跑这个话题是非常敏感的,如果强行粉饰,不但粉饰不成,还有可能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比如名气一般的潘石屹和贾跃亭,这些企业家虽然长期生活在海外,但他们创办的公司并没有被他们抢走,也没有发表什么离经叛道的“去中国化”言论,唯独扬天是个例外。
因此有网友对此提出严重质疑,认为此文是在以偏概全,混淆个人与企业的概念。
因为,虽然从个人角度来说,徐仰天可以自由支配其个人财产,但是SHEIN作为脱胎于中国的本土公司,依然具有社会属性,理应承担起社会责任。
而且SHEIN为了上市也是拼尽了全力,但是一路历尽艰辛、遭遇了那么多挫折,才得以上市后成为一家上市公司。
按照我国证券法的规定,上市公司是公众公司,由全体中小股东共同所有,并不是徐仰天可以私自占有的。
除了身份之争外,SHEIN在供应链上的地位也受到外界关注。
英国《金融时报》6月21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SHEIN曾私下游说美国决策者,向他们保证公司有严格的制度,防止其供应商使用新疆棉花。
而且相关报道还指出,在此前的公开声明中,SHEIN避免明确提及新疆,只是强调“我们非常重视整个供应链的透明度,合约制造商只从获批准的地区采购棉花”。
消息一出,引发巨大轩然大波,甚至有人认为SHEIN为了实现上市目的,已经变得疯狂、“没有底线”。
尽管如此,SHEIN的基因在中国,其供应链资源也多集中在广州,此时谈与中国供应链“脱钩”或许为时过早。
彭博社的报道也证实了这一点,消息指出,弗吉尼亚州民主党众议员詹妮弗·韦克斯顿表示,她的工作人员与唐纳德举行了会议,后者证实新疆棉花确实与该公司的供应链有关,其他地区的棉花混入其中。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SHEIN不打算彻底摆脱国内供应链,比如在过去一年,SHEIN就加快了全球供应链布局步伐,开始与巴西、土耳其的工厂合作,生产更靠近美洲和欧洲购物者的产品。
业内人士解读,SHEIN频频布局海外供应链,或许是在等待机会,有朝一日取代广州的供应链“基地”。
至此,SHEIN希望通过海外上市彻底“去中国化”的野心已充分暴露。
不过,SHEIN去中国化的利弊目前仍不得而知,一方面,无论从国家利益、民族情感、品牌形象、社会影响力、爱国情怀等角度,SHEIN都已经竭尽全力想要与中国断绝关系,任何试图与中国断绝关系的行为都会被视为忘恩负义、背信弃义的行为。
最后的想法
事实上,从SHEIN目前的商业模式和市场布局来看,SHEIN绝大部分产品仍在中国生产,而且得益于其在广州密集的服装工厂和生产线,中国市场依然是其生产大量服装产品、效率最高的地方。
至于上市地点,虽然SHEIN的种种动作表明美国是其首选的上市地点,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港股市场或许才是SHEIN的最佳去处,这也意味着,SHEIN为了上市,正在迂回救国,“去中国化”的发展战略,未必能一路顺风顺水。
由此引发的SHEIN身份、供应链、上市地点等问题至今仍未得到解决,此时四处奔波、试图与美国讲和、甚至背上上市责任的SHEIN似乎走进了死胡同。
不过,随着SHEIN“去中国化”步伐的加快,未来SHEIN将如何化解这一僵局,似乎和中国人的关系越来越小了,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