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力医疗无法按期归还募集资金,应收账款回款不及预期成主因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7月26日晚间,赛利医疗公告称,截至公告日,公司尚未将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募集资金剩余未兑付的8200万元归还至募集资金专项账户。赛利医疗称,由于公司客户均为公立医院,受国家医保支付约束,应收账款回款情况有所好转但仍低于预期。

据赛力医疗2023年年报显示,公司提到主要应收账款方包括黄石市中心医院、武汉市第四医院、徐州市中心医院、连州瑞通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安康市中心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多家医院。其中,上年末前五名应收账款方期末余额为5.77亿元,坏账准备期末余额为2988.7万元。

8200万元募集资金未能按时偿还

7月26日晚间,赛利医疗公告称,为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减少短期银行借款,降低财务成本,公司于去年7月27日召开董事会,同意公司使用不超过9,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使用期限自董事会审议通过该议案之日起不超过12个月。详见前次使用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期限已到期,公司已于2024年7月25日将800万元归还至募集资金专户。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尚未将剩余尚未使用的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募集资金8,200万元归还至募集资金专户。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仅为1.7亿元,从去年的营收和净利润来看,公司实现营收20亿元,但净亏损1.59亿元。

从以往的案例来看,未能及时归还募集资金的上市公司都会收到监管函。比如去年,圣迪克(.SZ,股价9.79元,市值44.38亿元)就收到了深交所的监管函。因该公司此前曾将不超过1亿元的闲置募集资金用于临时补充流动资金,在规定使用期限内归还了9000万元,其余1000万元逾期3个月才归还至募集资金专项账户。深交所要求圣迪克及时整改,杜绝上述问题再次发生。

塞力医疗无法按期归还募集资金,应收账款回款不及预期成主因插图

上海鑫谷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怀涛告诉记者,无法归还募集资金可能会带来一些后果,比如损害公司声誉、面临监管处罚、增加诉讼风险等。无法及时归还募集资金,还会招致监管机构的警告,限制公司未来的融资活动。如果公司因无法归还募集资金遭受损失,相关投资者还可以提起诉讼,“违反了募集资金使用合同的相关条款,需要承担违约责任。”

赛利医疗本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与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计划不存在冲突,不会改变募集资金的投资方向,不会对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正常实施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不存在损害公司及股东利益的情形。

那么,赛利医疗为何未能及时归还募集资金?

医院是应收账款的主要来源

赛利医疗表示,由于公司客户均为公立医院,受国家医保支付约束,应收账款回收情况有所好转但仍低于预期。考虑到公司现金流状况,为降低财务费用,公司暂时无法按时足额归还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募集资金。

随后提到,现阶段公司正通过多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包括在运营层面维持和扩大公司业务规模,加大应收账款回收力度,增加公司现金流;在保证公司正常经营的前提下,公司正积极探索股权资产出售事宜,并已与多家有意向方进行了实质性接洽,目前进展顺利。公司董事会及管理层也将积极探索其他可行的还款方式,尽快归还用于补充营运资金的募集资金。

塞力医疗无法按期归还募集资金,应收账款回款不及预期成主因插图1

未能按期归还的募集资金将继续用于暂时补充营运资金,仅用于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生产经营,不会将募集资金直接或间接用于证券投资、衍生品交易等高风险投资。

公司在年报中提到应收账款风险,在试剂耗材产业链中,分销服务商承担更多来自上游供应商的前期回款投入和来自下游医疗机构的付款期压力,行业整体付款周期较长,行业整体应收账款的增长将挤占更多经营性资金,导致资金利用率降低、资金成本增加的风险。

公司主要客户为医疗机构,受全民医保结算影响,付款周期较长。随着公司业务规模不断增长,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将维持在高位。若公司不继续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将面临应收账款回收困难导致坏账风险。经营计划中提到继续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和管控,对无法达成协议的客户,公司将启动诉讼程序,通过诉讼方式解决催收问题。

据赛力医疗2023年年报显示,公司提到主要应收账款方包括黄石市中心医院、武汉市第四医院、徐州市中心医院、连州瑞通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安康市中心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多家医院。其中,上年末前五名应收账款方期末余额为5.77亿元,坏账准备期末余额为2988.7万元。

据赛力医疗一季报显示,截至3月31日,公司应收账款15.5亿元,7月26日,公司股价5.9元,下跌4.99%,总市值为11.88亿元。

此前,国家医保局网站7月23日报道称,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发布《关于印发按病种、按病种积分付费2.0分组方案及深化相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全面清理未支付医保费用。各级医保部门要从大局出发,严格落实定点服务协议,信守承诺,及时足额拨付协议约定的医保资金。同时,要指导定点医疗机构按规定及时做好住院财务处理。今年9月底前,各地要对2023年前按协议未支付的医保资金(包括居民医保大病保险等)进行全面清理,维护定点医疗机构合法权益。国家医保局将适时开展督导。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