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夏季,家庭出游、暑假出游、毕业出游需求火爆。据文化和旅游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27.25亿人次,同比增长14.3%;国内旅游总支出2.73万亿元,同比增长19.0%。
今年以来,我国铁路依托四通八达的路网,服务旅游经济,激发旅客消费潜力,开行旅游观光列车、赏花踏青列车等专列,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出行需要注入强劲“铁”动力。
暑期旅游旺季,各地开行多条旅游专列迎旅游热潮。暑期旅游旺季,哈尔滨铁路局开通“喀秋莎”号旅游列车,从哈尔滨出发,途经海拉尔、伊图里河、漠河、北安、伊春,让游客感受异国风情;西安铁路局拟开通西安至乌鲁木齐、额济纳、漠河等热门目的地的旅游列车,持续擦亮“丝绸之路”旅游列车品牌;兰张高铁兰乌段迎来“西铁游”高铁旅游列车,游客可游览雷台汉墓、天梯山石窟、汉唐天马城等武威著名景点,到冰沟河风景区、武威温泉度假村休闲避暑。
业内人士表示,地方铁路的开通,可以大大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让相对偏远的景区更受游客欢迎,带动沿线景区、餐饮、住宿、农副产品等全旅游产业链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带动当地经济蓬勃发展。
暑期文旅大幕已拉开,各地文旅活动精彩纷呈、形式多样,文旅市场“多地开花”、火爆异常,一系列特色活动和新消费场景为消费市场注入强劲动能。
据有关部门统计,暑期各地将开展各类文化旅游消费活动4000余项、约3.7万场次,并继续推出消费券、门票折扣、消费减免、优惠套餐等惠民举措,推出夜游、暑期游、研学游、亲子游等文旅大礼包,丰富群众暑期文化旅游生活,满足群众多层次、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在福建,夏日精品线路让游客领略海岛风情、感受客家古韵。漫步平潭岛沙滩,聆听潮汐与音乐的韵律;走进漳州南园,感受客家水乡独特的文化魅力;攀登泉州清源山,让清泉飞瀑一泻千里。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暑期,福建将推出1500余项活动、160余项优惠政策、7条夏日旅游精品线路,邀请游客感受山海交融、清新浪漫的福建风情。
“受高温天气影响,暑期出游热度将持续上升,当地远程旅游产品或将出现大幅增长。”中国旅游研究院战略研究所所长吴普表示,暑期已成为节假日之外的常态化旅游集中消费期,可以有效拉动内需,促进旅游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今年暑期,旅游市场供需两旺。飞猪数据显示,今年暑期旅游预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两位数。平台推出保障措施,针对机票退改签、酒店价格变动、航班酒店行程衔接等场景推出多项解决方案,为游客暑期出行提供保障。
随着气温回升,夜间成为游客避暑、游玩的黄金时段。业内专家表示,“夜经济”延长了消费时间,拓展了多样化消费场景,满足了游客多样化的文化旅游需求,成为丰富城市内涵、吸引外来游客、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以文化塑造旅游”成为“夜经济”丰富消费体验、塑造城市“名片”的新举措。南京打造了《红楼梦》沉浸式演艺空间,数字场景重现《红楼梦》经典场景,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戏剧魅力;在北京延庆,东湖公园推出“桂河夜画”夜游体验活动,独具特色的生态夜游让晚风与美景“碰撞”;上海博物馆24小时“开放”,邂逅古典画作与珍藏珍品,纵情享受一场精彩的艺术盛宴,让观众享受一个人文气质“十足”的精彩夜晚。
“发展夜间经济,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且可以扩大内需、繁荣市场、吸纳就业、展示地方文化特色、振兴城市。夜间经济正不断向产业化、专业化、品质化方向升级,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云说。
从观光游览到沉浸式体验,从“留住”风景到“带走”文化,消费者更加注重精神文化享受,文旅产业和消费业态需不断丰富升级。业内专家建议,各地要进一步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不断为文旅产业注入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培育新的消费业态和模式,打造本土文化旅游品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借暑期文化旅游“东风”,带动区域经济前行。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