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少年陈富忠:从沦陷区到剿匪壮士的传奇人生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标题创作挑战##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当你在公园里随着优雅的音乐翩翩起舞时,当你在午后的阳光下悠闲地打牌时,当你深夜在餐桌上享用丰盛大餐时,不妨花点时间看看下方这位剿匪英雄。

1943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尚处于战略相持阶段,日军在沦陷区烧杀抢掠,犯下种种暴行。

陈富中的家乡位于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边缘农村,这里已经沦陷在日本鬼子的铁蹄之下。此时,他只有13岁。13岁的少年本该继续在学校读书,但学校在敌人的枪炮下无法运转,被迫停课,从而失去了上学的机会。

民国时期,中原地区多次发生饥荒,1948年,河南又遭遇严重饥荒,5月,陈富忠因在家乡无法生存,跟随哥哥逃荒。

他们听说南方没有饥荒,便南下,经过近一年的时间,到达了江西上饶。

陈富忠和弟弟靠给别人打零工维持生计。一天,他收到消息说上饶驻扎了解放军。他想,为什么不去当兵呢?当兵也能养家糊口。于是,1949年5月,还不满18岁的他,在上饶附近找到了驻扎的解放军。他瞒着哥哥报名参军,从此开始了军旅生涯。

由于陈富忠有一定的文化知识,被分配到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第十七军整训师政治部工作。

1949年9月,陈富忠所在的部队接到上级命令:进军贵州。于是,描述贵州“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子”的说法在部队中流传开来。面对说法中对贵州环境的过度描述,一些人心生畏惧。但陈富忠却一脸淡然,或许是因为生活中经历了太多磨难。和大多数军人一样,在“一定要解放全中国”这句宣传口号的鼓舞下,他义无反顾地和部队一起踏上了“西进”的征程。

6月的贵州,是雨季。当地人形容雨的成语,如“磨刀水”、“龙会”、“洗马水”,都集中在这个月。陈富忠的部队进入贵州时,恰逢雨季,天天下雨,行军途中,山高路险,战士们经常摔倒,浑身是泥。

贵州省会贵阳解放后,国民党守军几乎全部逃走,没有发生大的战斗。1949年11月15日,贵阳宣告解放。

贵阳解放的第二天,陈复忠的部队进入贵阳,驻扎在油榨街。之所以没有赶上解放日,晚了一天,是因为在经过黄平、贵定两县时,国民党残部炸毁了两地主要公路上的桥梁,使第五兵团司令员杨勇、政委苏振华和前线指挥部的车辆无法前进,部队不得不上山砍树取材、抢修桥梁,耽误了两天时间。17日,部队转移至花溪区,23日晚奉命进军惠水县,24日惠水县解放。

惠水县城解放,基本上宣告全县解放,接下来的重要任务就是支援全县地方政府建设。因此,从军队抽调了大批官兵来填补地方。时任第十七军校校长(分管全面工作的副校长)的沈少英,还兼任惠水县委书记。陈富忠和部分战友被抽调到收粮队,到白金、加列等乡负责七八个堡(相当于现在的行政村)的工作,宣传《宪法八条》和党的收粮等政策,教育群众相信共产党、相信人民军、相信地方人民政府。

“宪法八条”是指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新解放区的八项基本政策,于1949年4月25日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形式公布,主要内容为:

(一)保护全体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二)保护民族的工商业和农牧业;(三)没收官僚资本;(四)保护一切公私立学校、医院、文教机关、体育场所及其他一切公益事业;(五)国民党各级政治组织成员,除死不悔改的战争罪犯和极其邪恶的反革命分子外,凡不出枪抵抗或阴谋破坏的,不得捉拿、逮捕和侮辱;(六)一切散兵游勇必须投降,向当地人民解放军或者人民政府报告,交出武器;(七)有序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八)保护外侨的生命财产。

1949年12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成都,西南战役结束。国民党在西南的大部队被歼灭后,小股武装进入山区,分成小股,伺机反攻新生的人民政权。他们与当地土匪勾结,杀人抢地,使人民不安,甚至纠缠在一起发动武装暴乱,疯狂进攻边远地区的县、区人民政府。

惠水县,兵匪与当地封建残余势力结合,匪患严重。土匪经常拒绝缴纳公粮,以拒绝使用人民币为由组织武装暴乱。仅1950年3月18日一天,王由、段山两乡就有近百名解放军干部战士被杀害。

此时惠水县城危急,各路土匪正密谋集结攻城,而县城驻扎的部队只有一个排,城内几乎成了空城。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县委不得不把派往各区的干部、工作队全部撤回县城,集中兵力保卫县城,开展剿匪斗争。

陈付中所在的白金、加列两乡,土匪猖獗。接到县委命令后,他的工作队于3月20日连夜撤回县城。当晚是农历二月初六,没有月亮,天又下着大雨,山路崎岖难行,直到天亮才到达城东的王城关。在王城关,陈付中一行人已发现县城周围有土匪出没。由于兵力薄弱,他们只好避开土匪,绕道而行。中午时分,他们趁机涉过练江(时值旱季,水浅)进城,开始做好保卫县城的准备。

据陈富中回忆及史料记载,1950年3月21日至4月9日,土匪纠集数千人,对惠水县城发动了三次疯狂进攻。

陈福忠参加了这三次战役。

县城保卫战第一场。至3月21日,城内武装力量已增至200余人。当日凌晨,土匪头子董全和率领的1000余名武装土匪逼近县城,迅速对县城形成包围。西边,有董全和、魏殿初率领的近300名武装土匪占据杨梅坡;北边,有金邦志率领的200余名武装土匪;东南边,有岑有锋、邓建锋率领的近500名武装土匪。

根据部署,县大队副大队长彭志同率一个排守卫北门,省军区一个排镇守东南门。其他党政干部、工作人员登上城墙防守。上午8时许,战斗打响,四面土匪从四面八方向县城进攻。守军进行了激烈反击,一次次打退土匪的进攻。战斗一直持续到中午。县城坚固如初,土匪全部伤亡,北门方向的土匪已被击溃。彭志同迅速率部从北门进攻;南门城墙上的守卫部队也迅速发起攻击。 此时,率队从上马镇退守县城的解放军战士卓孔信等40余人到达牛场桥,向撤退的土匪开火,与从北门追击的部队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与此同时,明华区(今白津)工委书记王泰然等40余人已占领王城关以北高地,在守军支援下,涉过练江,与守军会合,在城东南击溃土匪团伙。

县城保卫战从早上持续到晚上,县城仍在县委、县政府的掌握之中。

3月22日,针对惠水严重的匪患形势,贵州省军区派出解放军一四八团六、八、九连增援惠水,县内武装人员增至400余人。24日,县党政军领导决定,组建下辖3个连的剿匪大队:县大队组建第一连;学校警卫连组建第二连;陈富忠和从各区乡抽调的60余名干部组建第三连。他所在的三连主力全部是十七军补充教导师的学校人员,都是班级干部,有一定的战斗经验。三连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下到县城周边查缉匪患。

第二次县城保卫战。3月25日拂晓,匪首罗家玉、罗少华、张光雄、罗少泉等纠集一千余名武装土匪,从东、南、西、北四面逼近县城。匪首罗少华从南面进攻。战斗打响后,陈福忠所在的三连在十七军副军长沈少英的指挥下,留部分兵力守住城墙,其余武装部队主动从东南、西北方向进攻,迅速占领有利地形后,对土匪发起猛烈攻击。随后在惠民桥设下埋伏,随后三十余名土匪进入伏击圈,遭到重创,九名土匪被击毙,其余逃窜。土匪不甘失败,三名土匪在练江河畔架起土炮。 土匪还没来得及开枪,其中一人就被击毙,另两人见势不妙,立刻逃窜。虽然县城其他方向也有不少土匪,但是我军主动进攻之后,他们却胆怯得不敢再战。

保卫城池的战斗持续了半天时间,守军获得了胜利,没有受到太大的伤亡,陈富忠也没有受伤。

第三次保卫县城战役。3月26日至4月初,逃匪迅速在惠水南部聚集。匪首纠集惯匪、兵卒、逃匪,强行俘虏壮丁,劫粮送钱,扩充兵力,准备第三次攻县。在此期间,匪首朱子刚、岑有锋通知各匪首到县城南6公里的新庄开会。会上成立了“贵州省反共救国军指挥部”,刘逸群任总指挥,朱子刚任副总指挥,岑有锋、罗嘉裕、罗体贵、罗绍全任副指挥,龙小银任参谋长,魏殿初任副参谋长。 另外,曾任国民党乡长的土匪被任命为营长,曾任保安长官的被任命为连长。

经过十多天的反革命活动,土匪头子纠集了数千土匪,于4月8日夜里在土匪头目刘逸群的带领下,从东南、西北两路逼近县城。解放军城防部队在县委领导下,除部分守卫城墙外,其余主力由沈少英指挥,埋伏在城郊,准备向入侵的土匪发起进攻。4月9日凌晨,土匪开始向县城进攻,进入了解放军的伏击地点。战斗打响后,土匪头子岑有锋率领一伙土匪企图涉过练江进攻上马路,立即被埋伏在那里的解放军迎面击退。在解放军的猛烈火力打击下,土匪节节败退。 解放军趁势追击,岑有锋率领残匪逃往练江东岸山区。南部的土匪也被解放军重创,纷纷向王城关方向逃窜。西北的土匪见势不妙,也赶紧撤退。战斗一直持续到中午,解放军部队取得城保卫战第三次胜利。

此战,陈福忠未受伤。

此后,4月份,根据上级安排,陈福忠所在的三连打通了惠水至贵阳的道路,担负起后期护卫任务。他们三连分成几个班,在路上的长田、红帆哨、青岩等地设立哨所,确保当地干部人员和解放军弹药、物资的安全。

虽然取得了三次县城保卫战的胜利,但惠水扫匪斗争并未结束。

在惠水县西南部,有一个村子叫雅阳村,这里堪称土匪窝,常年盘踞着一帮土匪。陈福忠驻扎的第三连队就曾围攻过雅阳村,史称“三攻雅阳村”。

第一次进攻雅阳村。陈福忠率部秘密前往三都县抓捕逃亡的原国民党惠水县县长龙小隐,搜捕时发现龙小隐闻讯已逃,部队只得返回惠水。

从三都回惠水的路上,路过惠水的雅阳村。驻扎在此的土匪头子是原惠水县王右区区长白世贤,他脾气很倔,陈富忠他们早就听说过他。陈富忠所在的三连路过村子时,村里的土匪开枪挑衅,三连大怒,瞬间将村子团团围住。

战斗持续了一夜,因兵力悬殊,寨墙坚固,未能攻下,天亮后,陈富忠率部主动放弃战斗,退守惠水县城。

第二次进攻雅阳村。这段时间,陈富忠所在的三连的主要任务,就是抓捕逃跑的龙小银。为什么一定要抓捕他?因为他虽然在逃,但是他手里还控制着惠水县城内的大部分土匪。

第一次抓捕龙小隐失败后,一个多星期后他们又组织了第二次行动,但龙小隐还是逃走了。陈富忠等人回到雅阳村后,感慨上次没有抓到他,很不甘心放弃,于是又一次对雅阳村发起了进攻。激战一夜,还是失败了,但也吓了山贼一跳。

第三次进攻鸭阳寨。前两次进攻鸭阳寨,都是由陈福忠驻守的“沿途带货”三连发起的,属于临时性战斗,并不在县委的统一部署下进行,这一次则是全县统一指挥。

故事是从土匪第三次进攻县城失败之后开始的。1950年4月9日第三次进攻县城失败后,土匪头子白石贤、罗嘉玉率领三百余名武装土匪向鸭阳寨进发。同时,为了扩大土匪力量,土匪头子龙小银指示周忠明、罗锡恩从白日乡及附近村庄挑选一百余名壮丁,带到鸭阳寨,与白石贤等土匪头子汇合,等候命令。至此,鸭阳寨土匪人数增加到四百余人,由白石贤、罗嘉玉指挥,土匪准备第四次进攻县城。

4月13日夜,根据部署,县反攻旅两个连、十七军第一旅和县、区干部组成的武装部队,在解放军教育副局长刘毅的率领下,包围了鸭阳寨。午夜十二时,战斗开始。

陈富忠所在的三连距离土匪很近,战斗到天亮时,他们清晰地听到土匪们嘀咕着:“天亮了,解放军不敢打了,要逃跑了……”

解放军立即召集连长开会,商讨白天进攻的策略。组织会议的沈少英说:“土匪在里面喊,说我们解放军白天不敢打,你们看怎么样,打不打?”大家按捺不住怒火,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打!消灭他!”

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四点,土匪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这时,班长毕红宇派陈福忠到边上的一条小河边搜索,看看有没有土匪残部在抵抗或者逃跑。陈福忠应了一声,跳下一道土坎。就在他观察着四处土匪的时候,对面山上的一挺机枪不停地朝他射击。他已经是个有一定战斗经验的老兵了,于是立刻趴在一个坑里,子弹从他头顶和周围呼啸而过。等到山上的土匪机枪停了下来,他确定土匪已经逃走了。他脱下帽子掸了掸灰尘,才发现帽子前面中间有两个弹孔。他想,要是子弹打得再低一点,自己可能就没命了。

战斗从4月13日傍晚一直持续到4月15日凌晨,官兵们在战斗中忘记了一切,而停止战斗之后,饥饿和疲劳又向他们袭来。

此战,共击毙罗希恩等武装土匪160余人,抓获110人,活捉匪首王泽华,但白石贤、罗家玉等匪首逃脱,百余名匪徒趁夜涉水逃走。许多被迫当土匪的农民趁着战场的机会,迅速脱离了匪首的控制,逃回了家乡,从此再也没有当过土匪。

此后的一段短暂时间里,惠水县暂时平静。

由于表现突出,1950年5月,三连连长、指导员相继调任,陈富忠被任命负责60余人的全面工作。

虽然惠水县取得了保卫县城、攻打鸭阳寨的胜利,但整个贵州省土匪问题仍然十分严重,特别是长顺、惠水、紫云三县土匪问题尤为严重,因此贵州省委、省军区决定实施“长惠子铁壁围剿”剿匪战役。

昌辉紫铁壁包围圈的大致情况如下:

解放初期,剿匪工作多以铁壁围剿的方式进行,这是1950年4月6日至5月16日川东军区在涪陵、南川、巴县三角地区剿匪的样板。6月3日,贵州军区召开军事会议,学习川东军区调集重兵实施铁壁围剿的经验,决定抽调兵力组成东、西两个剿匪团,有计划地实施重兵围剿,力争剿一处、整肃一处。东团由贵州军区参谋长潘岩指挥;西团由第47师师长(毕节军分区司令员)郑统一指挥。

当时根据情报部门的报告,聚集在昌、惠、资一带的土匪主要是曹少华的匪徒,这伙土匪曾多次被袭击,但未伤及性命。此外还有从外地逃来的“贵桂边区人民反共先遣军”涂占廷的两支纵队和盘踞在惠水、罗甸之间的陈一鸣的“平叛建国军”的一支匪军。在紫云,则由匪县长姚居武控制。这一带的土匪多达八千余人。

针对上述情况,东区指挥部决定广撒网,将这一带的土匪全部剿灭。由于包围圈面积大,需要大量兵力才能形成包围圈。省军区决定集中安顺、桂阳两分区和珲水十七军的兵力,并派出安顺分区一千余民兵配合作战。

1950年10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贵州省军区正式发出围剿昌、惠、孜剿匪的命令,调集解放军一三八、一四零、一五一、第十七军校、第十六军侦察大队、贵阳军分区等部队,以及民兵一千余人参加战斗。具体部署分为五个大方向。其中,惠水军校负责组织两个营,会同贵阳军分区两个营,在统一时间,从惠水路边村出发,沿惠(水)洛(店)公路向罗店养猪场进发,完成了东线共一百多公里的封锁。

潘延所率的东线部队指挥所就驻扎在惠水。

至1950年12月5日,为期25天的昌、惠、孜围剿行动结束。共毙土匪7495人,其中中队长以上匪头865人,中队长以上匪头48人,中队长以上匪头投降279人;俘土匪3275人,毙土匪336人,伤土匪138人,投降2524人。缴获迫击炮4门,轻、重机枪25挺,榴弹发射器8具,冲锋枪、卡宾枪、马枪、手枪6154支,炮弹445发,各种子弹48268发。 解放军战士负伤79人,牺牲49人,失踪1人,共计129人。同时,开辟了25个镇,210个堡,1327个阿,人口72370人,建立了乡级政府和农民协会,这一地区人民从土匪的反动统治下获得了解放。

长徽资围剿作为西南地区一次重大剿匪战役被载入史册。此战后,不但长徽资一带的匪患基本消除,而且宣告贵州腹地大盗匪患大部被剿,解放军得以腾出兵力剿边区土匪,使贵州剿匪斗争进入了新的阶段。

抗战少年陈富忠:从沦陷区到剿匪壮士的传奇人生插图

毛主席剿匪原电报

陈富忠驻守的第十七军两个营(营)的部署范围主要从长田以南,经毛家园至段山,再到威远、芦山、王右,陈富忠所在班经常在包围的贵阳青岩、惠水土桥、长顺一带巡逻。

11月10日凌晨5点,各部队同时开进指定位置,组成包围圈。惠水军第十七军负责的路线上,所有山头、路口、岔路、河岸每隔50米设一哨所,每隔30米设一哨所,哨所一般配备3至5人。战士们在每座山头等处点起一堆柴草,监视四周,防止土匪逃跑或突围。

陈富忠与部下主要以吹号角、击鼓、敲锣、打棍等方式联络。士兵们敲锣打鼓,为了造成假象效果,不管发现土匪还是可疑人员,都大喊:“站住,我看到你了,别动!”目的是吓唬可能出现的土匪,让他们不敢靠近。包围圈又大又严,土匪没有办法逃跑,只能钻进包围圈。

陈富忠带领战士们连续坚守了五天五夜。后来,根据上级命令,封锁线逐渐向内压缩。土匪们没有了出路,有的不得不投降悔过;有的则顽强抵抗,立即被解放军以武力消灭。

铁壁围剿结束后,1950年12月中旬,陈福忠提拔为排级干部,随后调任惠水县端山区保安队任文化干事。

1952年5月,因工作需要,陈福忠调入长顺县武装部,任广顺区武装部政治干事。

铁壁之围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惠水县王由区、长顺县代化区等偏远地区仍有一些残匪出现,主要头目有陈老尧、王明贤等,这些匪徒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当地人民深受其害,剿匪工作迫在眉睫。

1953年3月,珲水、长顺两地武装部隶属贵定军分区,军分区政委是杨德正,下令组建武装剿匪工作队,陈福忠参与了这次剿匪斗争。

汪右、代化两地位于长顺、惠水、紫云三县交界处,属于马山腹地,这里少数民族(主要是苗族)聚居,语言不通。这里坡陡谷深,环境恶劣。陈福忠被任命为其中一支剿匪队的队长,带了五六个战士,第一步就是联系当地群众,宣传共产党的政策,让苗族群众教战士们一些日常苗语。他们背着背包,爬山、走谷,到某个村落安顿下来后,白天上山找山洞,晚上就堵路,蚊虫叮咬,露天睡觉。因为部队的补给也存在问题,七八月份还穿着冬季的棉衣。 这样,他们整夜巡逻并驻扎在山上,头发蓬松,肮脏和臭的身体,他们很痛苦。

当然,清理和压制的艰苦岁月给您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土匪领导人陈·劳奥奥(Chen )被杀,王明克斯人受伤,四名土匪领导人投降了武器,确保了该地区的和平。

抗战少年陈富忠:从沦陷区到剿匪壮士的传奇人生插图1

(注意:1971年2月,陈·富洪(Chen )成为当地的干部,并被转移到长春县肥料厂工作。他于1993年10月9日光荣退休。)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