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多家市场机构测算,今年以来现金管理型理财产品规模和收益率持续下滑,二季度近三个月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仅略高于2%。而随着央行近期启动“政策性降息”,OMO和LPR均下调10个基点,市场对存款利率后续下调的预期增强,不少投资者担心在手现金管理型理财产品收益率会继续走低。
业内人士认为,受监管禁止手工付息、底层资产收益率下降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现金管理产品量价齐跌。下半年存款利率下调将接踵而至,理财市场增速放缓,收益率和业绩基准仍将承压。在此背景下,现金管理产品收益率或将继续下行。
现行管理型理财产品“量价齐跌”
去年理财市场现金、存款大幅增加,且受年底年初资金面收紧影响,现金管理产品带来可观收益,今年初收益率飙升至7%,此后,现金管理产品收益率持续回落。
二季度,现金管理产品收益率继续下滑。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现金管理产品近月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87%,环比下降0.09个百分点,连续第三个月环比下降。截至二季度末,现金管理产品近三个月平均年化收益率仅为2.06%。到2023年末,这一数字将为2.94%。
实际收益率持续走低,“劝退”了不少投资者,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规模也持续萎缩。据多家市场机构测算,截至6月末,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规模为7万亿至8万亿元,连续三个月呈现下降趋势,较去年底的8.53万亿元减少了约0.8亿元。
面对收益率整体下行的局面,持有现金管理产品的投资者也并不满足。前述投资者向记者展示了自己的现金管理产品“天天成长X号”,截至前一交易日,该产品七日年化收益率为2.0225%。不过,在去年底和今年初,该产品收益率曾一度达到5%。“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手头上还有几只现金管理产品,收益率比年初下降了不少。”
记者通过商业银行销售渠道注意到,市面上不少现金管理产品的收益率普遍在2%左右,但不少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已跌破2%的水平。如“光大理财阳光碧乐活2号N”产品近七日年化收益率在5月3日跌破2%,此后持续低位运行,最低曾达1.8922%。“华夏理财现金1号A”的七日年化收益率也在4月30日跌至1.8257%。截至最新交易日收盘,该产品七日年化收益率仅为1.52%。
未来可能跌破2%
对于现金管理产品收益率下降的原因,业内人士认为,主要由于存款利率连续下调,各类货币市场工具收益率呈下行趋势,底层资产收益率下降导致现金管理产品收益率下降。
“现金管理产品主要投资于存款、债券等资产,面对存款利率的连续下调,以及10年期、30年期长期国债收益率的下行趋势,产品类别收益下滑较为明显。”普华永道研究员王杰指出,6月中下旬以来,受季末理财资金回表扰动,理财产品余额规模普遍下降,其中现金管理产品的下滑更为突出。
华宝证券高级银行理财分析师张静认为,具体来看,现金管理型理财产品主要投资于现金、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的银行存款、债券回购、央行票据、同业存单等货币市场工具。今年以来存款收益率持续下降,可投资资产收益下降导致现金管理产品收益下降。
随着收益率下探至“2”开头,不少投资者也担心现金管理产品是否还能继续持有。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存款利率下调的进一步推进,现金管理产品底层资产收益率或将进一步下滑,下半年现金管理产品收益率仍将承压。
华东地区一家理财公司分析师对记者表示,未来存款利率还会进一步下行,比如存款手工付息禁令仍在影响银行存款收益率,再加上债券市场收益率大幅下降,下半年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整体可能降至2%出头,其中现金管理型理财产品可能整体下行至2%以下。
近期,央行推出“降息”组合拳,行业对存款利率下调的预期再度升温。7月24日,记者注意到,国有银行、地方银行均加入到存款利率下调的行列。交通银行率先将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由2.6%下调至2.5%,此前已下调10个基点;云南、广西等地中小银行也纷纷下调存款利率,包括三年期、五年期存款产品,最高降息幅度达40个基点。
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认为,由于存款不再计息、债券收益率处于历史低位,理财收益率可能出现明显下降,规模增速有望放缓,投资者也应下调对理财投资收益的预期。
“但与活期存款相比,理财产品收益率依然具有吸引力。”在国盛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杨业伟看来,即便理财产品收益率逐步下降,但由于摊余成本估值、信托平滑调整机制、资产期限较短等因素,理财产品净值不会一下子全部下跌,而是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相比活期存款仍具有一定优势。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