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发布免收2022年度相关费用的通知。
主要涉及的上市初费、上市年费、网络投票服务费、CA证书服务费等。
在10天前的3月16号晚上,上交所已经宣布减免5个受疫情影响地区的相关费用,这一次,是直接扩大到全国。
并且,上交所既然出手了,那深交所自然也会跟进。
费用方面,主要就上市初费和年费,但目前基本上已经是暂免征收的。
像科创板,这两项费用就是暂免,而主板,去年下半年也是全部暂免的。
深交所的这两项费用,则是8亿股以下的免收,8亿股以上的减半,创业板的再减半(即四分之一)。
所以,即使两大交易所把这些费用都免了,也减不了多少钱,聊胜于无。
并且,新纳入减免的,主要还是上市公司中比较在的企业,这样的减免,对于它们来说更加没有多少意义。
近期,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政策,地方政府放松地产调控也好,还是减税降费,都是为了稳增长。
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效果都不算好。
比如最近市场暴炒的地产板块。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炒的否极泰来、超跌反弹的逻辑。
自从3月11号公布了2月金融数据之后,大家就开始讨论“居民房贷数据首次减少”的话题。
这反而成了拐点,刺激各地政策接连出台政策,给楼市兜底。
但现实情况是,楼市并没有出现回暖的迹象。
与此同时,在2月的金融数据中,也可以看出,企业的贷款欲望也偏弱。
新增的中长期企业贷款相比于去年明显减少,而短期贷款在增加,说明企业的扩张欲望也跟老百姓一样,偏弱。
因为银行贷款也是有成本的,也是有风险。
在这样的情况下,唯一没有资金成本的融资方式,就是股权融资。
在目前的经济形势和稳增长的大目标之下,资本市场的最大作用,其实是给实体经济输血。
这也是今年要急于落地全面注册制的直接原因之一。
只是,按照目前市场的走势,恐怕也很难支撑大规模的融资需求。
特别是,市场的悲观预期还在不断发酵,很多人在担心会不会像2018年一样……
市场的悲观预期一旦形成,就会恶性循环,届时,市场会更加的交投清淡,融资的任务更难完成。
而从稳增长的角度来看,金融行业也是能贡献GDP的。
2015年上半年,金融业为GDP增速贡献了1.5个百分点。
今年,金融业至少不能拖后腿吧。
在今年的全球大势之下,A股想走牛市,基本上不可能。
但市场也不能太低迷:
一方面,稳增长需要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输血。
另一方面,金融战也不允许A股表现的太拉垮。
对于资本市场来看,最简单有效的刺激手段,就是下调证券交易印花税。
2021年,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2478亿元,同比增39.7%。
印花税如果再减半,也不过是1000多亿的减税。
同时,市场更加活跃的话,才能收到更多的印花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