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备全球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能力。目前,北斗规模化应用已进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关键阶段。
“通知的发布,将进一步加快北斗产业发展,提升服务能力,推动北斗规模化应用,特别是重点领域应用模式探索。”赛迪顾问智能装备产业研究中心负责人杨凌7月16日对科技日报表示,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工作,对于推动新型工业化、培育发展优质新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知》明确,将在大众消费、工业制造、集成创新三个领域开展试点工作。在大众消费领域,提高北斗应用的认知度和普及度。试点城市将重点围绕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平板电脑、共享出行、低空应用无人机等领域,积极引导企业研发生产北斗产品,不断提升产品供给能力。
在工业制造领域,加快赋能北斗行业应用。试点城市要结合区域特点和建设情况,加快在汽车、船舶、飞行器、机器人等重点领域推动北斗应用。鼓励建设车联网、智能网联相关平台,全面扩大北斗在重点营运车辆、公共车辆、营运车辆、乘用车辆上的搭载比例。鼓励和引导内河、沿海、近远洋航行船舶加快搭载北斗。鼓励加大对飞行器领域相关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北斗导航、短报文等适航设备研发应用。
在融合创新领域,不断探索“北斗+”应用新场景,试点城市引导企业将北斗与5G、高分辨率遥感、惯性导航、高精度视觉、短距离互联互通、超宽带定位、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融合,推动北斗系统在车联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动北斗应用与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海洋、精准农业等新场景深度融合。
在杨凌看来,《通知》明确了北斗应用的重点和亮点:一是在应用领域方面,从消费端、行业端出发,以各类智能设备为切入点,探索北斗新模式、新业态,强调引导各领域与北斗融合创新,挖掘新机遇,拓展新场景;二是在应用主体方面,以城市为主体组织开展北斗应用,对提高重点城市北斗相关产品研发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引导试点城市发挥区域应用场景优势,建立支撑体系,优化政策保障,完善创新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在试点城市的选定过程中,工信部特别强调要聚焦大众消费领域,核心是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日常消费中广泛应用,提升公众对北斗应用的认知和使用,提升市场份额和社会影响力。
根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将达到5362亿元,同比增长7.09%。在大众应用方面,北斗已成为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大众消费产品的“标配”。2023年,国内支持北斗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约98%,北斗高精度车道级导航功能已覆盖百余个城市的普通道路。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此次试点工作,将形成一批北斗技术创新引领、北斗产业快速发展、北斗应用形成相当规模的试点城市,树立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规模应用的发展标杆。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