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iPhone 4 到手机配件产业带:手机壳的商业奇迹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在华南地区,手机配件产业也因苹果手机的火爆而逐渐壮大,并在近十余年中不断迭代,拓展成产业带。

如今的手机配件市场可谓是一片繁荣,便宜的0.01元的手机壳,贵的500多元的手机壳,都有人买,业内人士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服装化”。

就像衣服一样,随着手机壳开始成为展示个人风格的工具,商机也在不断扩大。

1.卖手机没有卖手机壳赚钱

等到小米5上市的时候,山寨手机在华强北已经是强弩之末了。相当一部分原来做山寨机的厂商后来都转行做手机壳了,华强北的3C配件行业也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就连锤子手机创始人罗永浩也曾公开表示,卖手机不如卖手机壳赚钱。

在其崛起之前,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的诺基亚以防摔为卖点,并不需要手机壳等配件。虽然其他厂商也已经衍生出手机保护壳的概念,但最终还是因为市场份额原因无法形成规模。可以说,的爆发给配件行业带来了转折点。

2011年至2012年间,深圳的手机配件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日后爆红的香港手机壳潮流品牌,也是在此时创立。

中央电视台关于手机配件行业的一则报道,让我们一窥当时配件行业的繁荣:一位顾客称,自己当时已经有“十几个手机壳”,几乎“每天换一个”。在北京电子产品聚集地鼎好商城,开售第一天就卖出1万多台4S手机,售出包括手机壳、贴膜、外置电池、外置音箱等在内的配件3万多件。

12年之后的今天,当年的外置电池已经蜕变成充电宝,外置音箱也几乎淡出了主流配件市场,但以手机壳、手机贴膜、充电宝为中心的配件产品却持续火爆、不断迭代。

而绿能等进入者,从小小的电视数据线起家,逐渐拓展至手机配件行业,至2023年其总营收已突破48亿元。

前10年,随着手机品牌争夺第一的位置,配件厂商关注的品牌和机型也随之发生变化。

3C数码配件品牌图拉斯市场负责人项振宇告诉豹变,图拉斯早年第一款超爆款产品是来自苹果生态的产品——2013年森系列iPad保护壳。后来随着苹果市场份额的扩大,公司将重心放在苹果生态的产品研发上,2021年以后才逐渐回归安卓生态。“今年安卓对于我们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华为现在整体出货量非常大,正在重回巅峰。”

巨头竞争格局的改变和手机市场的弱化几乎是同时发生的。随着换机周期越来越长,现有的功能更新越来越无法说服人们为手机买单。手机与手机配件之间的关系也从“卖手机不如卖手机壳”变成了现在的“换手机壳就像换手机”,与“口红经济”高度相似。

向振宇告诉豹变,手机市场和手机配件的市场逻辑其实是不一样的。“手机厂商每年都靠新旗舰机型或者系列来提升市场GMV,但对于我们3C配件厂商来说,手机厂商的新机期确实是每年重要的市场机会,但我们也可以同时布局几代机型,去服务庞大的存量市场。”

项振宇也表示,3C数码配件品牌的产品集中于苹果、华为等头部厂商的机型,因此无论顾客购买哪个品牌的手机,配件厂商都可以开发配套产品,手机品牌市场份额之争不会对创新的配件品牌造成太大影响。

2. 降价没有尽头

而看似不起眼的手机配件市场,也收获了手机普及、用户扩大的增长红利,还催生了一些上市公司,比如海能实业、安克创新等。

7月15日,绿联科技也启动新股申购,即将在创业板上市,预计募资8.8亿元。

在的营收中,传输产品、充电产品、影音产品占据前三的位置。2019年,基于品牌流量和产品丰富度,开始进军手机/平板保护膜、保护壳产品市场,并在随后两年以推广、曝光等营销活动为主,带来销量增长。

手机周边产品营收由2020年的2.4亿元提升至2022年的4亿元,包括手机壳在内的手机周边产品毛利率一直保持稳定在33%-35%。

友格林的手机壳售价在10元到三四十元之间,走的是中端路线。但如今,电商平台的手机壳消费趋势明显向两端延伸:9.9元买三个,几百元买一个,都吸引了大批粉丝。

配件制造商明显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低价和高端。

其实,即便是3个售价9.9元的手机壳,其客户细分也十分清晰。此前红星新闻报道,这类手机壳厂商会安排专门的运营团队,监测网络热点,进而打造爆款产品,运营的精细化程度可见一斑。

反观手机壳品类,已经出现了几乎免费的超低价产品。截至目前,陌陌已经在某短视频电商平台领券,以1毛钱的价格购买了8个手机壳,几乎都是基础款透明款。用她的话来说,好看不好看无所谓,就算不好看,扔掉也不会心疼。

一位电商直播行业人士告诉豹变,这些超低价产品并不能给店铺带来实际的利润,只是电商时代的一种新玩法,目的是让平台获得更多的流量。以抖音的直播间为例,它的推荐逻辑要么是吸引成千上万的成交(GPM),要么是单位时间内有足够高的交易密度。而上架这些超低价爆款产品的目的就是实现后者,获得更多的流量。

当超低价上架成为电商默认规则时,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些人开始坚信“一分钱多的手机壳就算贵了”,对他们来说,花几十块钱买手机壳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在这样的趋势下,品牌手机配件厂商也越来越意识到,降价的趋势是没有尽头的。

从 iPhone 4 到手机配件产业带:手机壳的商业奇迹插图

3. 几百块钱的手机壳说明书在哪?

低价与高价,如果脱离供给侧,可以看作是销量与利润之间的权衡。

但如果从消费者端出发,问题就简单多了——它们很大程度上就是手机的“衣服”。向振宇表示,目前这类3C配件其实已经呈现出“功能化”和“服装化”的趋势,低端与高端的区分,无非是人们消费观念不同的一种象征。

而这对于品牌而言,并非是坏事:当手机壳等配件不再具备最基本的保护功能,而是逐渐成为具有强化功能、配饰、表达身份和风格的消费品时,其带来的想象空间也变得更大,包括品牌化可能带来的溢价。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豹变表示,虽然中国的手机配件市场已经相当庞大,但品牌知名度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

在这方面,香港潮流手机壳品牌可以算是先驱。因为LV等奢侈品牌也做手机壳,且定价较高,可以算是手机壳市场的轻奢产品。在天猫旗舰店,最贵的迪士尼联名款不锈钢手机壳能卖到1459元,其他联名款手机壳价格从300元到600元不等,一款手机链能卖到259元。

通过IP合作、明星网红代言等持续的营销方式,品牌2022年全球收入突破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7亿元),创立十余年来年增长率始终维持在高位。

如同帆布包与名牌包的区别,联名图案的丰富多样为消费者提供了选择,而相机镜头周围的一圈字母则真正提供了社交价值和身份识别。

从行业角度看,品牌化路径的意义不言而喻。然而,如果将整个配件市场放在消费降级的背景下考量,另一个隐忧浮现:拼多多的崛起、1688的推广,以及人们对“工厂店”的执念在几乎所有消费品类的蔓延,在这种情况下,品牌化是否还有成长空间?

“或许不是人们不在乎品牌,而是不再相信大品牌了。”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豹变,无论是手机领域的苹果,还是运动品牌领域的耐克,近年来都在向小众市场中的新兴品牌抢夺市场份额,而这些新兴品牌的增速也相当可观。

其实,即便是中高端的3C配件品牌,也可以从消费者心理的角度,设置更加细分的赛道。比如几乎同期创立的手机配件品牌图拉斯,在近10年的时间里,已经发展成为拥有4000多万用户的3C数码品牌,主打产品有支点壳系列和低温快充“小冰块”充电器。在探索产品功能升级的可能性上,图拉斯试图让有个性化需求的消费者找到最合适的产品。

消费品内涵丰富,几乎可以承载用户赋予的任何意义。因此,这条赛道从来不缺少创新者和成功典范。由于玩家众多,竞争几乎不可避免。工厂店不断压低价格以换取规模经济,轻奢品牌则不得不放弃更大的下沉市场以维持潮流品牌的基调。这是两种选择背后必然的权衡。

选择本身没有对错,真正重要的是对客户群体的洞察和对目标客户群体需求的满足。

(应受访者要求,本文中沫沫为化名)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