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城真南
近期,上海咖啡师与顾客冲突事件屡屡发生,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参与讨论的很多都是打工者,他们既同情咖啡师,也同情自己,在事件发生的过程中,他们既对咖啡师表示同情,也表达了自己的委屈。
大家都说竞争太激烈了,每天机械重复的工作,已经让人身心疲惫,在这种情况下还要承受额外的感情考验,实在是太残酷了。
咖啡师们的经历,让我想起了弗洛姆在《理智的社会》里写到的:当工作越来越重复,脑力越来越少,生活正在被否定……人的控制欲、创造力、好奇心、独立思考的需要被抑制,其结果必然是退缩或挣扎、冷漠或毁灭,心理上的退化。
人不是机器,而是有血有肉的灵魂,高强度的机械劳动是对人性的摧残,无助于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来源:)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凯文拉斯给这种现象起了个名字:“机器漂移”。
凯文·鲁斯认为,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像僵硬、不灵活的机器,这种现象被称为“机器漂移”。
AI时代给了我们无限可能
工业革命至今已过去300多年,人类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技术进步。
这种进步的本来目的,应该是解放人类,解放人类,让人回归到人的本性。
正如马克思一直强调的那样,人类创造技术的根本目的,除了满足人的生存需要之外,最终是为了人的解放,任何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也就是各种关系,归还给人自己。
如果人本身被异化,沦为效率工具,这显然违背了技术的本质。
中国发展到今天,解决效率问题也迫切需要新的思路和更人性化的解决方案。
AI时代给了我们这个可能。
(来源:)
李开复表示,在AI把我们从日常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后,人类需要重新思考“做人”的真正意义。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是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魔咒,将人类禁锢在枯燥、重复的流水线上;在AI 2.0时代,通过3C的指引,人人都可以成为AI的主人,人人都可以挥动手中的AI魔杖,用好AI魔灯,用AI魔法打破工作魔咒,做最好的自己,一起创造AI时代的文艺复兴。
《哈佛商业评论》2023年第4期有一篇文章,题目是《让数字化工具消除无聊工作》。
文章展示了在人工智能场景中,人们如何不再机械、重复,而是享受工作。
文章指出,拥抱融入人工智能的商业解决方案,是将职场文化从注重“工作时间”转向注重“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一步。虽然数据录入、笔记记录、报告和文档处理等重复性任务对于业务运营至关重要,但它们并不能给员工带来成就感。
近90%在工作中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和自动化软件的员工表示,他们获得了更大的成就感,能够把更多的时间花在重要工作上。
例如,销售部门可以使用人工智能自动更新其数据库,其中包含有关客户互动的重要数据,从而让员工有时间处理更有意义的任务,例如撰写商业提案。
把重复性、机械性的工作交给人工智能,人就能回归本质,回归自我,回归到以创新取胜的轨道上,从根本上解决人不是工具的历史遗留问题。
(来源:)
2024年3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新优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和发展重点》文章提到,新优质生产力是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道路,具有高技术、高效率、高质量特征的先进生产力。
创新是动力,人工智能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更加人性化,毫无疑问,人工智能是诠释新质量生产力的最佳方式。
7月5日,中国电信旗下中国电信人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下简称“人工智能院”)发布了明星大模型软件工厂,让我们进一步看到了人工智能的无限可能,看到了人工智能如何在不断提升效率的同时,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在星模型软件厂的宣传语中,有一段话让人很感动。
开发人员、工程师,以及在各个岗位上勤奋工作的人们,除了本职工作之外,也是父母、孩子、恋人、冒险家、音乐家……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
只有深刻理解人工智能工具的本质和内涵,才能为人类创造真正的价值。
正是基于对AI本质的理解,星大模型软件工厂应运而生。
如果你是一名开发人员,使用星大模型软件工厂意味着你不用再重复编写代码的工作,让你头晕目眩、腰肌劳损;意味着你不用再担心编程迭代速度太快而跟不上而落后;意味着你不用再担心35岁以后精力不够,被年轻人淘汰。
因为所有耗费时间、精力、体力的非创造性工作都可以交给星辰大模型软件厂去完成。
(来源:)
开发者的身份将彻底回归到开发本身,回归到用创造力改变人类的生活,用创新为人类构建更加美好的“开发”事业。
如果你是产品经理,使用星大模型软件工厂意味着你不需要再做重复的市场调研,搜索资料,做客户分析,意味着你不需要再做一遍又一遍的书写,记录,做思维导图。
让产品经理真正做产品,而不是一个管理者,这就是星大模型软件工厂对产品经理的价值。
如果你是一个老板,使用星辰大模型软件工厂也许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因为他手下的员工能够真正把精力花在创意和想法上,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创意,而不是机械地浪费时间,消耗彼此的耐心,最终一无所获、互相指责。
写到这里,不禁让人陷入沉思,大家都说竞争,企业说竞争,员工也说竞争。
这个音量是怎么来的?
也许,正是因为大多数人和公司没有时间去思考,整天忙于做别人做的事情,才产生了竞争。如果每个人做的事情都有很大不同,那怎么会有竞争呢?
量是机械重复的必然结果,而AI是打破量最好的方法。
再进一步想,很多人担心中国人口红利消失,经济后劲不足。
但你有想过吗?我们在人力资源方面太注重人力,而忽视了真正有价值的智力。
(来源:)
在工程师红利时代,释放脑力是整个社会最应该做的事情。
据西南财经大学预测,2023年至2035年,我国工程师供给规模将从2023年的2059.2万人增加到2035年的3191.1万人。
如果3000多万工程师在人工智能的赋能下,能够跳出传统人力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大脑资源,那么未来就无需担忧,反而更加乐观。
一个更有创造力的中国无疑会进步得更快。
AI时代,中国电信价值凸显
AI极其强大,对安全性的要求也空前高。
中国电信作为央企,天然具备安全属性,他们提供的AI支持强大且有保障。
在数据采集方面,中国电信拥有1.8万个节点,每天采集超过1PB的数据,这些数据经过中国电信加密清洗,安全无污染。
(来源:)
大模型方面,中国电信拥有全球首个基于31省计算集群的一体化人工智能平台,以及业界首个百亿参数城市治理大模型。
中国电信此次发布的星辰多方言语音识别模型基于万亿参数语义模型,也是业界首个支持30种方言混合语音的大规模语音模型,打破了单一模型只能识别特定单一方言的困境,可以同时识别和理解包括粤语、上海话、四川话、温州话等30余种方言,是国内支持方言最多的语音识别模型。
星辰AI拥有大模型、完全自研的架构体系,数百人的算法团队进行完全自主研发。
计算资源方面,中国电信目前拥有1000多台服务器(1000+张训练卡、5000+张推理卡)、400多台存储服务器。
作为全球最大的基础网运营商,中国电信还拥有全球最丰富的云和IDC资源,以及覆盖最广、容量最大、速度最快的立体网络基础设施,全覆盖全国各级省区、乡镇、乡村。
据悉,中国电信AI算法兼容16个芯片平台,包括、寒武纪等国内外主流芯片平台。端到端的芯片则以国产芯片为主,海思、君正等应有尽有。
截至目前,中国电信拥有超过100家生态合作伙伴,支撑超过300个行业,连接超过70万台视觉互联网设备,积累超过10亿条AI社会治理基础数据……真正赋能千行百业。
中国电信在AI方面的决心,无疑将使其走得更远、更稳健。
中国电信于2015年成立集团级数据中心,打造企业级大数据平台。
2020年,中国电信首次提出“云转型、数字化转型”战略,大力推进云网融合,成立云网运营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中心。
2023年8月,中国电信成立中国电信人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强势进军人工智能领域,赋能企业数字化升级和千家万业的智能化转型。
作为全集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能力建设的管理运营组织,电信人工智能整合内外部资源,依托自身人工智能研究能力,在深度人工智能算法、人工智能大模型、人工智能中间件研发等方面取得突破,打造了原子服务、行业应用、平台管理、智能硬件等层次清晰的产品体系,实现了人工智能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规模化推广应用,以全局人工智能能力推动社会智能化转型。
2024年1月10日,中国电信宣布全面开源自研的星辰AI大规模模型,以更好地协助客户业务向智能化升级,成为首个完成大模型研发和开源的央企。
7月5日,中国电信集中优势力量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领域布局,专门成立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
这是一支近800人的研发团队,由中国电信CTO、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李学龙教授领衔。
愿景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趋势,专注于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研发,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引领作用,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来源:)
麦肯锡预测,若人工智能与劳动力资源充分结合,中国产出效率有望提升0.5-0.6个百分点;若生成式人工智能充分赋能千家万户,预计到2030年将为全球经济贡献7万亿美元。作为人工智能研发高地,中国将通过战略投入,共享生成式人工智能总收益的1/3。
麦肯锡对于AI的分析和表述,可以说是AI版的新质量生产力。
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正在自下而上地改造千千万万个行业,使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成为代表先进生产力演进方向的新的优质生产力。
在安全与经济并重的背景下,中国电信等国家人工智能团队作为新高质量生产力的发起者、推动者和引领者,责任重大。
相信在中国电信的努力下,一个更加人性化、更加高效、更加有效的人工智能中国将会迅速崛起。
未来已来,AI时代已来,中国电信的AI时代已经到来!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