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印发厦漳泉都市圈发展规划,2035 年将成中国式现代化都市圈样板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近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厦漳泉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厦漳泉都市圈建设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规划期至2030年,远期展望至2035年。《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到2035年,厦漳泉都市圈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成为中国式现代化都市圈的典范。

其实,早在十几年前,2010年福建推动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中就提到了厦漳泉都市圈的概念,相关城市一体化发展一直在推进,但近年来,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三地城市一体化举措实质性进展仍有限。

作为福建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区域,从这份《方案》来看,福建对厦漳泉都市圈寄予厚望,并有诸多实质性举措,例如鼓励都市圈内民营企业“抱团出海”。

厦门城市风光图/图虫创意

为何叫“下掌拳”

2023年,厦漳泉都市圈经济总量将达2.5万亿元,人均GDP将达13.6万元,以福建省约16%的土地面积,贡献全省45.9%的GDP。此外,三地均是台胞和东南亚华侨的重要祖籍地。

“厦门、漳州、泉州三地合称为‘厦漳泉’闽南金三角经济区,三地地理相邻、文化相近,都讲闽南方言,厦门曾属泉州管辖,这是三地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丁长发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清朝时期,厦门长期隶属泉州府同安县管辖。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厦门成为《南京条约》规定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1843年11月2日,厦门正式开埠;1935年4月,厦门市正式设立。

1985年,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厦门、漳州、泉州同时成为经济开放区。当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的厦漳泉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福建省政府发布的《规划》政策解读中提到,“厦门、漳州、泉州历史文化渊源相同,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高,经济互补协作性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频繁,产业分工协作紧密,培育发展厦漳泉都市圈基础雄厚”。

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福建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径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提出发挥福建对台独特优势和先锋示范作用,支持厦门开展综合改革试点,打造厦金“同城生活圈”,发挥泉州、漳州作为闽南方言区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优势,打造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

上述文件的发布实施也为厦漳泉都市圈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多年来,三地一体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从2010年9月起,漳州市所有港区均划入厦门港,实现全面整合。这一整合举措主要是为了打造国际航运枢纽港。”丁长发说。

福建印发厦漳泉都市圈发展规划,2035 年将成中国式现代化都市圈样板插图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突出协调发展,增强福厦漳泉两大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

中国社科院区域经济学教授牛锋瑞认为,我国东南沿海各省在产业发展方面竞争激烈,如福建与长三角、珠三角的竞争。在他看来,福州与厦门、漳州、泉州两大都市圈的发展,直接影响福建的整体竞争力。

更改“批量”

有业内人士认为,作为东南沿海大省,福建省各城市间发展相比周边的浙江、广东等城市更加均衡,但这也导致福建省缺乏“领头羊”,城市间竞争激烈、关系复杂,逐渐成为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阻力。

“虽然这几年三地融合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影响协同发展的因素需要统筹协调。”丁长发坦言,“在实际发展中,三地必然会倾向于把利益最大程度地留在自己的辖区内,所谓‘肥水不流到外人的田里’。”

针对当前厦漳泉城市群发展面临的挑战,规划提到,“城市群内部行政壁垒依然存在”。

规划第九部分还提到“破除行政区域经济利益障碍和政策障碍,建立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机制,推动规划主要指标和任务落实”。

为实现这一效果,《方案》提出,按照现行统计制度和口径,建立统计、核算、公布基础上的跨行政区域项目、共建园区经济指标测算政策,按协商比例共享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数据。

除了行政壁垒,《规划》还提到了都市圈发展的挑战:“厦门发展空间相对有限,漳州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泉州发展集中度仍然不高,制约了厦漳泉都市圈发展水平和层次的提升。”

在丁长发看来,当前情况下,三地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三地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

以厦门至漳州城际铁路R3线为例,该线起自漳州北站,经榜山、海城、东四、福贡、港尾、漳州开发区,经厦漳海底隧道,抵达厦门火车站,该线路预计修建连接厦门与漳州的厦漳海底隧道。

早在2013年11月,福建省政府在相关会议上就表示,力争尽早开工建设R3线。到2014年9月,该线路可行性研究阶段地面勘察工作已完成。2015年10月,国家发改委公布,福建省2015-2020年海峡西岸城际铁路建设规划中,将实施包括厦漳泉城际铁路R3线在内的6个项目。这意味着该项目已获批。

但时至今日,9年过去了,该线路仍未开工建设。

《规划》重点关注三地交通互联互通,例如提到“有序推进市域(郊)铁路、城际铁路协调规划布局和建设,开工建设厦漳泉城际铁路R1线,适时推进其他线路建设”。

行业合作

除了打破行政区域间的经济利益壁垒、政策障碍外,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产业链层面的发展对于城市群的发展至关重要。

“如果只靠一些城市一体化的政策,并不能有效地把几个城市‘捆绑’在一起发展,最关键的还是产业链上下游的经济联系,这是一种自发形成的联系。”牛凤瑞说。

在丁长发看来,我国区域一体化发展较好的城市之间,产业链之间往往存在深度融合。

以国内区域一体化较为成功的长三角地区为例,其产业链分工明确,区域合作不仅由政府主导,而且市场配合紧密。

例如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四大产业是长三角地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为推动四大产业补链、强链、固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早在2021年,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就在上述四个重点区域共同成立了长三角产业链联盟。

《规划》还对三地产业链协同做了规划,如联手打造千亿级现代化优质产业链集群;又如《规划》重点关注三地在新兴产业方面的创新协同,三地计划共同聚焦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海洋高技术等国家重点领域和重大创新项目。

闽南三市之间的产业链协作也各有特色。

“闽南地区民营经济发达,是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丁长发说。

事实上,从全国看,厦漳泉三市民营经济发展走在前列。2023年,福建省委在部署深入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市战略时,也指出厦漳泉三市是推动福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方案》还专门提到三地民营经济“抱团”,包括要不断赋能民营企业经贸生态,推动具有闽南文化背景的企业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边境战略合作,发挥异地商会和广大经销商优势,深化做强国内外销售网络,鼓励城市群民营企业“抱团出海”。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