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新技术驱动消费电子新周期,基金经理开启布局元年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对于希望晋升为基金经理的基金公司行业研究员来说,消费电子赛道是他们近十年来一直避之唯恐不及的赛道。此前,大多数消费电子背景的基金经理都是在2010-2015年行业辉煌周期中进入公募研究部,成长为基金经理。但也有很多消费电子背景的基金经理近十年在该赛道过于执着,最终被迫退出。

如今,消费电子赛道与AI技术的双向冲杀,正让新一轮消费电子周期开始蠢蠢欲动,以至于曾经避之不及的消费电子赛道,今年也开始吸引其他明星行业主题基金的跨界重仓持有。随着市场开始预期2025年生成式AI手机出货占比将出现跃升,近十年来换人不换赛道的公募基金经理在持仓选择上,种种迹象正显现出新周期开启的迹象。

消费电子研究员晋升空间小?不少基金经理坚持走赛道却无奈退出

过去十几年,转行的消费电子研究人员和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发现,消费电子赛道或许正在卷土重来。

消费电子曾是A股基金经理们重点关注的赛道,该行业的景气周期通常为十年。在以苹果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手机的时代,消费电子赛道是基金经理们大放异彩的核心持股标的,贡献了信维通信、莱宝高科、欧菲光等一批基金牛股。但随着小米、OPPO等公司加入智能手机市场,推出更具性价比的手机,智能手机在国内乃至全球市场的快速渗透,导致该赛道在迅速达到顶峰后逐渐没落。在消费电子产品快速渗透、缺乏新鲜感之后,消费电子产业链的行业低谷也持续了十年,近十年甚至成为众多基金经理避之唯恐不及的冷门赛道。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一位一直密切关注消费电子赛道的深圳基金经理因长期业绩不佳,于2022年12月辞职。这位来自头部公募的基金经理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随着各类新技术的应用,略显传统的消费电子赛道很可能出现新的机会,而市场对消费电子的估值已经明显压制,这或许意味着消费电子赛道具有弹性空间,在基金组合配置策略上也极具吸引力。但上述“新技术的应用带动消费电子复苏”的判断略显过早,基金公司和基金持有人已经等不及了,导致基金公司最终发布公告调整相关基金产品的基金经理选择。这位原本看好消费电子的基金经理最终黯然离开公募行业。

“消费电子研究员转轨的案例很多,如果研究员只看这个行业,不转轨或者覆盖其他行业,可能就当不了基金经理。”深圳一家大型公募基金研究部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该公司已经很久没有招聘消费电子行业新的研究员了,分配到这个岗位的人也不多。基金公司研究部还要考虑人员配置的产出效率,因为消费电子行业近十几年来一直缺乏投资机会,基金公司研究部在这个岗位上的人力资源投入也要考虑成本效益。

事实上,从消费电子行业研究员晋升为基金经理的,大部分都是在上一个消费电子辉煌周期进入公募行业的,基金公司疯狂招聘消费电子行业研究员,提拔为基金经理的周期主要在2010-2015年,而在2015-2024年的公募基金行业周期中,消费电子研究员晋升为基金经理的案例并不多见,偶有案例多是消费电子研究员在晋升为基金经理后,覆盖了其他行业,管理其他热门赛道的行业主题基金。

AI 新技术驱动消费电子新周期,基金经理开启布局元年插图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华富基金的基金经理陈奇此前曾是消费电子行业的研究员,他刚进入公募基金的时候,2015年消费电子正值巅峰,但随后基金公司消费电子行业的颓势,让这位有消费电子行业背景的基金经理转而关注新能源、汽车芯片等板块。长城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陈良栋2011年初进入公募基金行业时,正是消费电子行业的研究员,当时也正是消费电子大放异彩的时候。

而转投其他行业的基金经理,是非常明智的选择。消费电子行业不少研究员在上一轮周期的高峰2015年出任基金经理后,职业生涯或将灰头土脸地收场。原本是消费电子行业研究员的司伟,2015年1月开始在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担任基金经理,最终因四年亏损47.5%不得不在2018年离开该行业。

明星基金逆转跨界消费电子赛道

公募基金与股市相关的事情往往都有两面性,就像硬币的正反面。当基金公司对将研究员配置到消费电子岗位没有兴趣时,基金公司消费电子研究员就开始选择其他行业进行覆盖。消费电子基金经理因业绩不佳退出市场后,消费电子赛道的低仓位也可能预示着新的机会出现。一些头部新能源主题基金反向跨界投资消费电子赛道,或许暗示着新的周期信号。

今年7月开始,消费电子突然在A股和港股联袂出击,尤其是7月9日,多家公募基金消费电子主题ETF净值当日涨幅超过4%。东山精密、水晶光电、闻泰科技、顺络电子、歌尔股份、蓝思科技、立讯精密等一批华为产业链、苹果产业链上市公司成为近期股市核心热点股。最直接的消息是全球智能手机企业开始广泛拥抱AI技术的迭代应用。同时,去库存效应明显的消费电子也因需求回暖,在估值底部迎来新的投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消费电子7月的突然上涨,其实是今年以来赛道悄然反弹的一个插曲。事实上,不少被基金持有的消费电子股自今年4月以来一直在默默上涨,开始重新进入基金重仓股名单。比如从基金抱团股变成仅有两只股票型基金持有的舜宇光学科技,近四个交易日涨幅达15.99%,但近三个月涨幅却高达45%。长盛研发回报基金在今年3月底前已大幅增持了舜宇光学科技。

至于上一轮消费电子周期的大牛股信威通信,在经过长时间的调整后,也在今年一季度末悄然成为公募基金的核心持股股票。天智量化核心精选基金披露的信息显示,该基金经理在今年一季度末增持了信威通信股票,这只消费电子股也成为该基金的第二大持股。

甚至新能源主题基金今年也开始加仓消费电子股,甚至将多只苹果、华为产业链股票作为基金核心产品。明星基金经理冯明远管理的新奥新能源产业主题基金公布的持仓情况显示,顺络电子、立讯精密分别为这只新能源主题基金的第二、第三大持仓。如果加上TCL科技、水晶光电、复旦微电子等股票,冯明远管理的新能源主题基金前十大核心持仓中,超过一半已被苹果产业链上的消费电子股所取代。

AI 新技术驱动消费电子新周期,基金经理开启布局元年插图1

不难看出,基金经理悄然增持消费电子的核心逻辑很大程度上在于AI大模型与技术应用正与消费电子产品双向推进。AI技术的不断训练与收益的获取需要广泛应用的个人消费产品,而长期因缺乏新功能而低迷的消费电子也需要AI技术对产品进行再次创新升级,以进一步打动越来越挑剔的消费者。

根据IDC数据,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自2016年起进入长期下滑趋势,从2016年的14.7亿台下滑至2023年的11.7亿台,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呈现疲态。手机行业进入存量市场,智能手机创新进入瓶颈期,手机厂商开始比拼配置、价格。这也是近年来消费电子领域深度调整的主要原因之一,更是消费电子赛道迫切需要拥抱人工智能的核心逻辑。

转向新产品的趋势或有助于提高资金的灵活性

对于当前AI厂商与消费电子双向冲锋所带来的第三次产业周期,不少基金经理预计AI可能大幅提升终端消费者的用户体验,从而带动2025年AI手机出货量实现跨越式发展。

“AI在消费电子终端应用广泛,我看好AI手机,AI渗透率提升有望为手机行业带来长期投资机会。”2011年加入长城基金担任消费电子研究员的基金经理陈良栋表示,自2023年8月以来,国内外智能手机品牌纷纷积极引入AI功能,让智能手机实现智能交互、AI文字创作、AI图片编辑、实时语音翻译等特色功能,有效提升用户体验。不过AI赋能智能手机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未来将解决更多消费者痛点和需求,潜力巨大。

陈良栋认为,如果说2023年是大规模AI模型在手机上落地的一年,那么2024年将是AI手机快速发展的一年。今年6月,WWDC 2024发布了集成AI功能的操作系统iOS 18,成为AI手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预计2024年至2028年,生成式AI手机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中的占比有望从16%跃升至54%;2026年,AI手机全球累计出货量将突破10亿部;预计2023年至2028年,AI人工智能手机出货量年复合增长率或达63%。

华商电子行业量化基金经理艾定飞认为,目前消费电子板块估值水平处于较低水平,性价比或较高,未来成长空间或主要在于手机、终端等创新产品与AI的结合。随着科技的发展和AI产业的升级,估计整个消费电子行业都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中长期来看,消费电子行业的利好主要在于终端的创新和AI功能的完善带动需求,缩短终端换代周期。需要关注的风险是创新可能不达预期。

在AI对消费电子的影响方面,国泰基金张慎远也表示,AI的发展加速了消费电子的更新换代,而且这种更新换代会超出正常的自然周期。带有AI的设备,比如手机、汽车,通过赋予机器自我总结、概括和推理的能力,会逐渐提升相对于没有AI的设备效率优势,进而让设备更新换代成为刚需。从0到1的创新过程是持续的,整体行业从1到n的覆盖过程与之重叠。消费电子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市场,更新换代潮很可能到来。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