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公司调整资产配置策略
为迎合多元化投资需求,一些理财公司在“固收+”资产配置上做出新尝试。7月14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中邮理财近期推出一款名为“智盛宏金目标收益封闭式2024年3号(安盈基金)”的固收产品。这款产品风险等级为中低,认购金额为:一般个人客户起投1元,机构客户起投1万元。
该产品区别于以往债券型理财产品,采用全新“双低转债”策略,即基于目前可转债受A股影响普遍处于估值低位的市场状况,配置双低转债,把握进场时机,等待资产低位回升,获取更高概率的获利回吐。
“固定收益+可转债”是一种新的尝试。具体来说,可转债是兼具“债”与“股”特征的特殊债券,债券有指定的利率和期限,到期不转为股票,可收回本息;股票有权分享公司经营成果,转为股票后可获得公司经营决策权和分红收入。
中邮财务推出的“双低转债”兼顾了可转债股权与债权特征的均衡策略,进一步放大了可转债“攻守兼备”的作用,可以为理财产品提供相对低波动、稳定的收益来源。在产品说明书中,中邮财务还设定了3.50%(年化)的止盈目标收益率,上半年累计收益,半年后定期观察产品年化收益率。一旦达到目标收益率,立即止盈,资金自动兑付至账户,防范可能出现的价格波动和资产变现损失。
对此,中金所(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指出,在无风险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平衡收益与风险成为金融机构及其理财产品竞争的核心要素。由于传统固定收益产品吸引力减弱,权益类产品风险较高令投资者望而却步,设计更复杂、更灵活的理财产品成为行业创新趋势。“固定收益+可转债”策略将固定收益产品的稳定性与可转债的潜在权益转换机会相结合,该模式可在保持一定安全边际的同时提供资本增值的可能性,或将成为理财公司的新策略。
低波动、稳定的产品受到欢迎
《资管新规》出台后,保本保兑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投资者在理财市场净值转型中感受到了深刻的变化。2022年3月、11月,两轮“破净潮”相继出现,引发的“兑付潮”让整个行业对于低波动率产品的渴求更加迫切。随后,一大批低波动率稳健型理财产品相继推出,一定程度上抹平了净值大幅波动给客户带来的困扰。现阶段,理财公司仍以该类型产品作为营销主流。
“公司迎来2周年,现推出低波动稳定产品”、“构建低波动净值曲线”、“低波动策略,稳健投资”……社交媒体上,理财经理在推销产品时,纷纷贴上低波动、稳定的标签。在爆款产品的推荐中,不少理财公司也将低波动、稳定作为营销方向。
事实上,市场尚未对低波动性产品给出统一的定义,但采用此类投资策略的产品通常具备一些关键特征,例如倾向于投资信用评级较高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银行间市场的同业存单、银行存款等一般被认为风险较低、价格波动适中的资产类别。
从产品结构来看,低波动性理财产品大多采用封闭式固定收益形式,采取持有至到期策略,以摊余成本法进行估值,有利于平滑产品净值的波动,投资者面临的价值波动相对较小。
此外,为了提高透明度、方便识别,部分理财公司还会在产品名称中加上“低波动”的描述性标签,帮助投资者快速识别符合自己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的理财产品。一位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表示:“相比普通产品,低波动、稳健型理财产品在回撤控制、波动控制等方面相对更具韧性,更受投资者青睐。”
数据展现更加直观。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低波动性理财产品面对市场变化的韧性更强。2023年以来,低波动性理财产品季末近三个月平均年化波动率显著低于其他中低风险理财产品0.12-0.29个百分点;近一年来,低波动性理财产品季末近三个月最大回撤大多在0.02%及以下,也显著低于其他中低风险理财产品。
积极构建多元化投资策略
低波动、收益稳健的理财产品正逐渐成为市场新宠,不仅迎合了风险偏好保守的投资者需求,也为追求资产保值增值的个人和机构提供了优质选择。据多家机构测算的数据,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已逼近30万亿元。多数观点认为,低波动、稳健的理财产品有望继续引领理财市场发展趋势,为投资者创造更多价值。
“随着市场经历调整回暖期,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的信心有所恢复,投资热情明显提升。”一位银行分析师表示,低波动、稳健的投资将凭借风险管理、收益稳定等优势吸引更广泛的投资者群体,也预示着理财市场将更加注重投资者体验和长期价值创造,为多元化投资策略的实施提供坚实基础。
“目前部分投资者对低波动性理财产品较为青睐,超长期专项国债风险水平较低,可以为金融机构低波动性产品的底层配置提供更好的选择。”普益标准研究员张静涵建议。在当前“资产荒”背景下,安全、高息资产稀缺,低风险、长期、稳定的超长期专项国债因此受到各金融机构的关注,是市场配置需求较强的优质资产,配置超长期专项国债有助于机构补充长期安全资产。与普通债券相比,机构在配置超长期专项国债时需要进行合理的利率风险管理。超长期专项国债价格受市场利率波动、二级市场交易情绪影响较大,价格波动影响理财产品规模。考虑到超长期的限制,金融机构需要注重合理控制仓位,以应对未来市场环境的变化。
从投资者角度,王红英进一步指出,虽然结构化产品可能设计有风险缓释机制,但所有投资组合都具有收益与风险并存的特征。对于投资者而言,在选择包含可转债的产品时,必须谨慎评估基础资产即发行可转债的上市公司的财务健康状况和经营质量,因为这直接影响可转债的价值和投资收益。总体而言,投资者在考虑结构化产品时,应充分了解其复杂性,包括潜在的风险因素,对基础资产的深入分析是做出明智投资决策的关键。
北京商报记者 宋轶彤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