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控股濒临退市边缘,控股股东紧急出手增持股票能否化解危机?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作者:冯彪 编辑:刘鹏

图片

经过两年的破产重组,海航控股在四大航空公司中率先扭亏为盈。但令人意外的是,这家市值近500亿元的中国第四大航空公司,近期却因股价屡屡逼近1元面值而濒临退市。

6月最后三个交易日,海航控股A股股价分别收于1.11元、1.09元、1.02元/股,28日盘中甚至一度跌至1元低点。根据退市新规,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将触发面值退市。整个6月,海航控股累计下跌25%。

面对退市危机,海航控股的控股股东辽宁方大集团旗下子公司紧急行动,宣布增持海航股份,同时海航还发布多项经营举措提振信心。

但海航控股的退市警钟并未解除,7月1日以来的8个交易日内,海航控股股价上涨4次、下跌2次、持平2次,7月10日再度下跌3.54%,报收1.09元,再度逼近1元。

兄弟公司及时伸出援手 宣布增持股份

7月8日,方大炭素发布公告,其全资子公司上海方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上海方大)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以不低于人民币6000万元、不高于人民币1.19亿元增持海航控股股份。

对于本次投资的决策过程,腾讯新闻《前网》致电方大炭素证券事务代表,其表示:“方大是专门从事证券投资的子公司,此项决定并非根据其他控股股东或关联公司的要求作出,而是方大自行作出的投资决策。”

该证券代表透露,方大在作出该投资决定前也曾与证券分析师进行沟通,考虑到海航控股目前股价较低,作为“姊妹公司”,也了解到海航控股业绩正在缓慢回暖,因此对本次投资的未来前景充满信心,相信此举能提升公司的投资收益。

受投资预期影响,海航控股7月8日高开于1.17元/股,随后下跌,股价最终收于1.13元/股,上涨1.8%。

不过,方大炭素股东似乎对这一投资决策并不满意,当日方大炭素股价收跌2.79%。事实上,自5月份以来,方大炭素股价也持续下跌,目前已较5月初5.36元的高点下跌21%。

对于是否担心海航控股面临的退市风险,上述证券事务代表向腾讯新闻《前网》表示:“公司已经考虑和权衡过风险,最主要的是海航控股还有B股,形成支撑,因此认为海航控股不可能触发面值退市。”

根据监管要求,同时发行A、B股的上市公司,只有其A、B股股票同时达到“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的标准,才会被退市。

6月28日,辽宁方大集团旗下另一家子公司LDC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增持海航控股B股2,566,204股,占海航控股总股本的0.01%。此外,该公司还公告称,增持海航控股股份金额不低于500万美元、不超过1000万美元。

增持公告发布后,海航控股7月1日大涨9.8%。LDC直接增持B股的效果更为显著,海航控股B股连续两天涨停,截至7月10日,海航控股B股收盘报0.17美元,较6月28日上涨36%。

随着股价的暂时回升,退市风险暂时得到缓解,但正如两份增持计划中的风险提示所言,“本次增持计划可能因证券市场变化或其他不可预见的风险而无法完成或达不到预期效果。”

事实上,无论是破产重组前的“老海航”,还是方大集团入主后的“新海航”,在股价下跌期间,大股东或高管团队均宣布增持公司股票,试图提振投资者信心,但从后续结果来看,股价跌幅仍未出现实质性收复。而且,由于海航控股高管变动频繁,部分承诺增持的高管因工作变动或离职等原因未能实现增持计划。

领导层频繁变动背后股价承压

经历了6月底至7月初惊心动魄的一周后,海航控股依然面临相当大的后续压力。

积极的一面是,2023年以来,随着民航业的复苏,海航控股经营业绩持续向好,2023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6%,在国内航空公司中率先实现净利润扭亏为盈。2024年一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3.48%和334%。根据其5月份公布的最新运营数据,2024年累计收入客公里同比增长22%,载运量和客座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不过,与不断增长的业绩相比,海航控股股价自2023年9月跌破1.5元后,很长时间未能出现明显反弹,近期甚至已逼近1元红线。

今年6月底,海航控股发布《提质量、效率、效益2024行动计划》,显示公司已成立市值管理工作组,制定市值管理考核机制。这是海航控股新任董事长朱涛上任后发布的首份工作计划,也从侧面反映出,市值管理、提振投资者信心将是朱涛的重要工作任务。

2022年方大集团入主海航控股两年多以来,海航控股董事长频繁更迭,最短的董事长任职时间不足三个月,最长的丁永正任职时间也仅有一年半。除了董事长频繁更迭,2022年以来,包括今年6月底离任的副总裁李殿春在内,海航控股已有4位副总裁、多名董事或独立董事离任。

朱涛为重组后海航控股第五任董事长,丁永正则调整为海航控股董事、股东公司海航航空董事长。

上述证券代表对腾讯新闻《前网》表示,高管频繁更换,主要是出于业绩考虑,作为民营企业,在方大集团及其子公司,每个人都对业绩指标负责,如果业绩达不到要求,就会换人。

从历任董事长的职业经历看,除2022年6月出任董事长、从南航引进的程勇外,其他董事长均为“老海航”前员工,曾在海航下属航空公司、物流、旅游公司任职。

此外,海航控股现任高管团队,从总裁俞超杰到其他几位副总裁及高管成员,均为破产重组前加入海航、从事航空领域多年的“老海航”人员。而作为控股股东的方大集团,在董事会中仅有两名代表,分别是副董事长吴涛和董事邱亚鹏。

一位接近海航控股的人士评论称,高管变动应该来自控股股东方大集团的决定,但方大集团也希望公司由航空领域的专业人士来管理。

业绩压力的影响也传导到了基层员工。尽管公司宣称“三不减”,即“不减员、不减薪、不减福利”,但据海航控股一位内部员工透露,仍有部分员工被降薪。谈及目前的工作节奏,他坦言:“挺难的,我在忍。”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