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咖啡市场悄然转向,国内消费市场崛起成新趋势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据云南省统计,云南咖啡占全国咖啡种植面积的近98%,2023年产量达到14.6万吨,当年90%以上的云南咖啡留在国内消费市场。

但五六年前,云南咖啡主要以出口为主,以生咖啡形式销往国际市场。短短几年间,云南咖啡市场已悄然发生改变。

“以前我们种的咖啡都卖给雀巢当速溶配料,现在我们几乎没有生豆供应给雀巢,而是自己加工,卖给国内的咖啡消费者。”云南一家咖啡农场的经理近日对财新记者说。

今年5月,2024上海国际咖啡文化节拉开帷幕,云南咖啡格外引人注目。无论是在国内咖啡连锁店的咖啡豆配方里,还是在精品咖啡店的“手冲”菜单上,云南咖啡的“存在感”越来越强。

五六年前,云南咖啡其实也经历过一段“阵痛期”。多位云南咖啡从业者向《第一财经》回忆,当时与国际期货价格挂钩的云南咖啡豆均价只有10元左右每公斤,导致不少咖农砍掉了自家的咖啡树。不过,在危机中转型自救的云南咖啡种植户终于迎来了新的机会。

咖啡期货

摆脱即食配料的标签

从第一年十月到第二年三月,云南深山里的咖啡树逐渐成熟。火炬咖啡实验室负责人吴大鹏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云南咖啡最新产季迎来了一个“大年”,也就是丰收年。

火炬咖啡实验室主要从事咖农和咖啡从业人员的培训,近10年来一直在云南开展咖啡品种和咖啡初级加工实验。吴大鹏说,这两年云南咖啡收购价比较好,咖农也能在肥料、设备、种植等方面投入更多资金,形成正向循环。

据中国农垦(热作)网数据显示,分产季来看,云南咖啡最新产季产量和价格均出现上涨。

主要采收月份如2023年11月,云南咖啡豆产量约5万吨,同比增长1.79%,市场综合平均价格27.4元/公斤,同比增长12.8%;同年12月,云南咖啡产量约4.5万吨,同比增长9.4%,生豆市场综合平均价格30.1元/公斤,同比增长27%。

云南咖啡种植历史可追溯至100多年前,当时一位法国人在大理朱库拉村种下了第一株咖啡苗。1988年起,当云南农民与雀巢等国际公司深度结合后,他们广泛种植适合速溶咖啡原料的卡蒂姆品种,标志着云南咖啡的产业化发展。

老李是云南普洱小凹子庄园的管理者,他告诉《财新》,他的岳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种植咖啡,现在家里管理着近1000亩咖啡地。

“我们一开始是做咖啡原料给雀巢供应的,其实咖啡味道好不好不重要,只要按照雀巢的标准,干净的制作就可以了。另外,Catim品种在产量、抗病性等方面有很大优势。”

但老李说,原料商的日子并不好过,从2000年开始,云南咖啡的价格连续10多年呈下降趋势,公司每生产一公斤咖啡可能就要亏损几块钱。

“2018年前后,云南咖啡的收购价特别低,咖啡工人一天采摘的新鲜咖啡豆卖出去的价钱还不够工人一天的工资。”云南一家咖啡企业的经理告诉《财新》。

雀巢日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每年从云南采购的咖啡数量都有波动,目前雀巢云南咖啡中心有1300多家供应商,采购价格以纽约咖啡豆期货交易价为准。

巴西、越南、哥伦比亚、印尼、埃塞俄比亚等国家是全球咖啡主产区,而主要消费市场则是欧盟、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从事咖啡贸易的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长期以来,全球咖啡豆贸易大多按照咖啡期货价格定价,云南咖啡贸易也不例外。

但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农肥等成本的上涨,云南咖啡种植户感受到了明显的压力。“2018年云南咖啡豆价格跌到冰点,他们要么砍掉咖啡树,改种其他作物,要么自己做根本性的改变。”一位云南咖啡企业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咖啡期货

如何种植更好的云南咖啡

在云南咖啡产区耕耘多年的吴大鹏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云南当地的咖农和商家对于咖啡的品质还是不是特别清楚,咖啡豆采摘下来之后的处理也比较粗糙,导致品质不稳定。这也是我们在市场上听到和反馈很多的问题。”

据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编制的《云南咖啡产业发展报告2022》显示,云南咖啡产业存在品种单一、管理粗放、基础设施薄弱、全链条标准化程度低、产品一致性差、深加工能力不足等问题。

吴大鹏说,要保证咖啡品质,首先在种植端要做好田间管理,包括施肥、修剪、除草等,有条件的话还要增加灌溉系统,这样不管下不下雨,至少能保证咖啡田的田间管理达标。

其次,在初期的加工阶段,必须收集并复制监控数据;第三,后期的品质管理,必须聘请懂咖啡品尝、杯测、烘焙的专业人士,确保品质。

上述报道还提到,云南咖啡主要栽培品种为卡蒂姆品种,占比95%以上,且品种极其单一。卡蒂姆具有抗病、高产的优势,但杯测品质不高,制约了精品咖啡的发展。

在咖啡品种的培育上,小敖子庄园也走过了一段艰难的路。老李说,“卡蒂姆品种在产量、抗病性上有很大优势,但随着精品咖啡的发展,很多人开始对风味有要求,所以我们这几年加大了瑰莎、黄波旁等优良品种的替代力度。”

“但这个过程很艰难,因为有些品种风味好,但产量不高,抗病能力可能也比较弱。”老李说。他还提到,云南省有关部门也在通过专家指导,推动咖啡品种的更替和优良品种的推广。此外,小敖子庄园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种植遮荫树对咖啡生长很有帮助,也在探索水肥一体化等种植方式。

对于云南咖啡种植的变化,吴大鹏也感触颇深。作为一名在上海工作多年的都市人,当他和同事们提出一些咖啡农场新的、详细的种植、加工方法时,常常遭到咖农的反对。

“面对新方法建议,咖农会说自己已经做了很多年,新方法肯定会有问题。”吴大鹏说,“但当他们喝到用新方法煮出来的咖啡时,会发现咖啡有这些味道,会很开心。以前咖农可能没有喝咖啡的习惯,也不知道如何更好地种植咖啡。现在他们既能喝咖啡,又能煮咖啡,有些咖农确实愿意投资咖啡。”他说。

比通咖啡是云南保山一家大型咖啡种植园,据比通咖啡介绍,种植园每年出产的特色咖啡约600吨,占总产量的60%。“云南是全球优质咖啡产区,地理环境优良,能种出好咖啡,但多年来一直作为原料基地,没有注重品控。现在我们开始注重品质、特色咖啡,云南咖啡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比通咖啡一位工作人员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按照行业定义,精品咖啡是指选取合适的品种,在合适的地域种植,具有独特口感和风味,采用适当方式加工,经专业机构或组织品尝,杯测评分达到80分以上的优质咖啡。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云南精品咖啡率由2021年的8%提升至22.7%,咖啡深加工率由20%提升至56%,云南咖啡品质逐步提升,价格话语权初步显现。

咖啡期货

寻找买家是否变得越来越困难?

随着云南咖啡逐渐摆脱速溶咖啡的形象,咖啡的购买者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销售对象变化太大,我们现在其实基本没有原料可以供应给雀巢了。这几年,我们增加了咖啡种植园的学习考察,加上游客的口口相传,大部分咖啡都卖光了。”老李说。

老李还说,国内消费市场对咖啡的需求在以看得见的速度增长,这是能明显感受到的。国内咖啡消费市场的不断增长,正驱使他们种植更高品质的咖啡。现在小敖子庄园基本能做到优质率在50%以上,收入也在逐年增加。

近年来,中国掀起了一股新的咖啡消费浪潮,瑞幸咖啡、永璞、三顿半、瑞幸咖啡等国产品牌相继崛起,中国市场也进入咖啡消费高速增长期,咖啡出口量逐年减少,进口量逐年增加。据上海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会主办发布的《2024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咖啡产业规模将达到2654亿元,预计2024年将增至3133亿元,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

据第一财经记者采访,像小凹子这样的酒庄,产量较小,优质品率较高,可以采取灵活的销售模式,但云南很多酒庄还需要进行自我宣传,面临买家难的问题,销售一波三折。

比顿咖啡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比顿咖啡创立了“知子罗”品牌,定位为面向消费者的精品咖啡销售体验店,目前在上海也开设了相关门店。“但作为云南企业,面对上海这么大的市场,我们存在推广经验不足的劣势。”上述工作人员说。

吴大鹏认为,云南本地不少咖啡农还缺乏市场推广和销售的渠道。在种植加工试验的前两年,火炬咖啡实验室不管农户种得好不好、产量多少,都直接向农户收购咖啡。吴大鹏说,这是最实际、最让咖农接受的合作方式。“因为咖农看到做出这个(新)产品之后,有办法卖出去,就会更勇于尝试。”

老李还告诉《第一财经》,他现在最想做的是组建一支专业团队,做线上推广和销售,进而打造精品咖啡生产线,让销量再上一个台阶。但人才缺口巨大,尤其是既懂咖啡知识又懂推广的复合型人才。

一个好的趋势是,受益于国内咖啡消费市场的强劲增长,越来越多的咖啡零售品牌加大上游布局,为云南咖啡带来了更多的订单,也形成了咖啡产地与消费市场的深厚纽带。

星巴克中国近日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虽然近年来云南咖啡价格有所上涨,但星巴克仍将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采购云南咖啡,并结合星巴克在云南首创并大力推广的“优质高价”机制,将咖啡品质与市场化紧密结合。

星巴克中国也提到,随着在中国门店数量的不断增加,品牌对云南咖啡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未来,星巴克将继续发挥规模优势,将云南咖啡推向世界舞台。

雀巢还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云南咖啡无论从产量还是品质上都堪比很多一流咖啡产区,云南咖啡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越来越多的品牌正在来云南采购。“雀巢在云南的下一步采购策略是采购更多优质咖啡豆,比如增加云南雀巢1+1产品的咖啡豆采购量和咖啡豆采购量,同时提高咖啡豆品质,进一步增加咖农通过销售咖啡豆获得的收入。”雀巢表示。

来自广州的咖啡品牌来辉咖啡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2023年春季,该品牌在云南芒市参与投资的鲜果加工厂将正式投产。在咖啡产季,可以快速高效地加工当地咖啡资源,为下游供应链提供有力支撑。今年来辉咖啡还开始在云南尝试种植,首期种植5800亩,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无人机养护、机械化烘干设备等。

因为咖啡,云南种植户与外地的行业人士、消费者建立了更多联系。吴大鹏说,无论是云南山区的咖啡种植户,还是城市里的咖啡行业人士,接触久了就会发现,彼此之间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有着同一个目标,就是种出品质更好的咖啡。采访中,云南咖啡从业者对这里的未来有了更多的展望。

(第一财经记者栾莉、解淑仪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