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介绍,从已查获的案件来看,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段还在不断创新。以往犯罪分子常常打着投资项目的旗号,以固定的高额收益为诱饵,通过设立民间资金池、借新还旧等方式向社会公众非法集资。近年来,犯罪分子又利用当下“流行”的元素,前瞻行业愿景、宣扬行业政策,将其所谓的“项目”与一些新兴产业“嫁接”,不断创新噱头、花招,增加迷惑性。
例如,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科技创新”“绿色环保”“新概念医疗”等噱头,打着投资“数字收藏”“无人充电桩”“绿色农场”“原生态旅游”“新兴医疗产品”等幌子,虚假支持国家相关政策,在未经监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公开宣传、承诺高额投资收益,吸引投资者购买其各类投资产品,从而非法集资。
此外,诱导方式也向非现金回报转变。由于承诺固定高额回报的违法特征更加明显,一些不法分子现在以“通过新开发的网上商城全额充值返利”、“购买APP会员赠送物品及优惠券”、“充值开卡按期赠送等值医美服务、养老保障服务”等非现金回报来取代传统的“承诺固定高额利息”回报模式,更加具有隐蔽性和迷惑性。但无论噱头如何翻新、手段如何变化,高额利息诱导的本质始终不变。
由于固定的线下经营地点更容易被发现和曝光,不少团伙通过宣传培训活动,从线下讲座、开店,转向社交软件、直播授课、视频会议等方式。同时,警方还发现,与以往发传单、打电话、公开开网站、经营线下门店等方式不同,现在一些犯罪分子点对点发送内部邀请码,或将群众拉入大多数人“信任”的特定聊天群,通过发送链接或二维码,要求投资者下载APP或小程序登录投资。这些看似“正规”、看似“信誉良好”的APP和小程序,都是非公开的,没有正式注册,一般在网上无法直接搜索到,有的需要填写内部邀请码后才能登录,隐蔽性更强。
上海警方发现,针对中老年群体的犯罪案件有所增多,涉及“吃穿住行”各个领域。一些犯罪分子借用“预订养老机构床位”、“销售养老社区物业”、“办理养老服务会员卡”、“兜售养老基金”、“免费旅游”等各类养老服务名义,吸引中老年群体投资,实施非法集资犯罪。例如,警方此前破获一起“打着保险中介的幌子推销‘理财’产品”的集资诈骗案。犯罪嫌疑人利用名称中带有“保险代理”字样的公司,在未取得相关监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谎称拥有保险代理业务资格,虚构与保险相关的金融产品,以固定高额收益为诱饵,诱骗老年群体购买所谓的“理财产品”,从而实施集资诈骗犯罪。 所筹资金并未用于为投资者购买任何保险产品,而是被团伙成员瓜分,用于个人挥霍。
对此,上海警方将继续主动作为、严打出手,保护群众财产安全,坚决守住群众“钱包”。立足“精准预警、精准打击、精准处置”,定期开展生态普查,严密监测最新犯罪手段,不断加强数据打击和警务协作,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及时发现群体性经济犯罪苗头。以“追赃”“追逃”为重点,加强多地协作联动,不断细化强硬措施,进一步提高办案效率,大案破得快、小案破得多、办案更精准,全力守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上海警方将进一步加强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作,努力增强防范化解风险的整体合力,联合开展联防联控、联合打击、联合处置,最大限度结合各类行政专项整治和治安专项打击工作机制,切实维护我市金融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警方提醒:公民应增强防范意识,注意识别众多“虚假投资理财”套路,警惕非法集资犯罪。不要盲目跟风不懂的新概念,不要轻易相信没听过、没见过的新项目,不要贪图所谓的免费服务,保护好自己的钱包。一旦发现相关违法犯罪线索,请及时向行政监察部门或公安机关举报。
编辑 刘倩 校对 刘俊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