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生代明星一代”似乎无力担当起这一重任。
4月12日,博时汇兴回报一年期持有混合型基金()(以下简称汇兴回报)单位净值下跌0.27%,报收0.692元;成立至今累计亏损逾三成,近三年收益为-27.46%,排名同类型基金第1294位。
公开信息显示,汇兴回报成立于2021年1月14日,为混合灵活配置基金,投资者买入后有12个月的锁定期,在此期间不能卖出。
该基金经理为博时股权“中生代明星”、股权投资主题群副投资总监吴炜,其拥有逾16年证券从业经验,是能够担当博时基金重任的“中生代”明星基金经理。
目前,汇兴回报为博时基金旗下规模最大的混合型基金产品,资产规模约66亿元,较成立时的147亿元缩减55%。
该基金自上市交易以来,持有人几乎均为个人投资者,这也间接体现了明星基金经理吴伟在汇兴回报发行时的火爆——创下了147.19亿股认购额的纪录。
不过,为了回报投资者的追捧,吴经理趁着休市期间,买入了包括中免集团(.SH)、隆基绿色能源(.Sh)、智飞生物制药(.SZ)、火炬电子(.SH)、腾讯控股(00700.HK)、药明康德(.SH)等一系列创下新高的A+H股,导致汇兴回报在亏损的泥潭中挣扎了三年。
年报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汇兴回报分别亏损1.86亿元、32.79亿元、8.81亿元,合计亏损43.46亿元;同期,管理人报酬分别为2.1亿元、1.57亿元、1.1亿元,合计4.77亿元。
这意味着,“中生代”吴经理没能担负起为投资者赚钱的责任,却为博时基金赚取了巨额利润。
“中生代”无畏接管
据了解,博时基金成立于1998年,是国内首批成立的五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总部位于深圳。
目前,博时基金共有基金经理92名,管理基金产品661只,规模约9520亿元,排名市场第六。
其中,以吴伟为代表的“明星中生代”基金经理,是博时基金未来能够担负重任的中坚力量。
吴炜拥有超过16年证券从业经验,2007年硕士毕业后加入买方投资机构担任研究员,具有扎实的研究功底。
2013年正式开始管理公募基金,现任博时基金股权投资主题组投资副总监,具有丰富的投研经验。
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吴伟逐渐建立了自己的研究体系,秉承绝对收益理念,精选大盘成长型股票,关注估值扩张和企业利润,从时代潮流和企业成长中赚钱。
应对市场频繁波动,吴伟坚持绝对收益导向,以深度研究驱动进行中长期投资,秉承价值投资理念,发挥专业研究及个股精选能力,力求实现组合资产长期稳定增值,力求给投资者带来更优质的投资体验。
经历多次市场风格转换后,其过往管理的产品业绩均得到市场的验证和认可,2021年之前,吴伟任职期间管理的基金全部实现正收益。
以代表作博时汇智回报为例,2017年至2020年连续四年实现正收益,尤其在2018年沪深300指数跌幅超过25%、市场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88%以上为负收益的情况下,博时汇智回报在同类型基金中年度收益为正的排名前6%(19/346)。
基于过往的管理业绩,2021年1月,博时基金为吴伟量身定制了热门基金产品汇兴回报。
汇兴回报注重资金灵活配置,股票资产占基金资产的0%-95%,持仓灵活,攻守兼备;同时,基金可同时投资A股、港股,港股通标的股票投资比例为股票资产的0%-50%。
从产品设计来看,汇兴回报设定了一年的持有期,加强对投资者长期投资的引导,兼顾收益性和流动性。
现在看来,一年的封闭期不但没能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反而成为了吴经理无畏追高价接手股份的“底气”。
从规模变动情况看,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汇兴回归股份数量降至98.37亿股,跌破百亿大关;已连续8个季度处于大规模净赎回状态,累计赎回约49亿股。
其中,2022年一季度赎回12.7亿股。也就是说,在一年的封闭期结束后,“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赎回以止损。
事实上,“聪明”股民的止损与吴伟在闭市期间的接手息息相关,汇兴回报成立后的十大持股均处于历史高位。
持仓数据显示,汇兴回报成立的2021年一季度,其建仓前十大股票包括智飞生物制药、尚德电力控股、隆基绿色能源、万华化学、中国免税集团、腾讯控股、招商银行、美的集团、迈瑞医疗、炬星电子。
《兴业资本》梳理发现,上述前十大重仓股中,除第一大持股智飞生物、第九大持股迈瑞医疗、第十大持股炬电子分别在2021年二、三季度创下历史新高外,其余7只重仓股在一季度均创下历史新高。
截至今年4月10日,吴经理为汇兴归来打造的十大重仓股平均跌幅超过50%。其中,跌幅最大的是中国免税集团,从400元的高位跌至79元,跌幅超过80%;跌幅最小的美的集团,也从102元的高位跌至65元,跌幅约40%。
对比上述数据,博时“明星中生代”基金经理吴伟其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包袱手”。
年报数据显示,尽管2021年汇兴回报净亏损1.86亿元,但依然向投资者收取了2.1亿元的管理费。
从这个角度看,凭借近150亿元的发行规模,汇兴回报完全可以无畏地在闭市期间接手一系列A+H股创下新高的股票,管理人还能赚到不少管理费。
事实上,主打灵活配置的汇兴回报,依然无法消除无畏接手A+H股市场带来的伤害。
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汇兴回报分别亏损1.86亿元、32.79亿元、8.81亿元,合计亏损43.46亿元;同期,管理人报酬分别为2.1亿元、1.57亿元、1.1亿元,合计4.77亿元。
回顾汇兴回报的巨额亏损,吴经理不仅无所畏惧地在历史高位建仓,还喜欢追涨杀跌,亏本清仓。
以16倍牛股智飞生物为例,股价自2017年1月的16.47元起步,一路上涨,至2021年5月的历史高点213.19元。
“对于一只上涨十几倍,创下历史新高后反转向下的牛股,稍有常识的交易员都不敢重仓追涨。”北京一位私募人士表示,“巨额的涨幅积累了大量的获利盘,如果没有大量资金来接手获利盘,趋势随时都会反转。”
坐拥汇星惠宝近150亿元募资的吴忌寒,似乎正利用自己的“现金实力”在智飞生物逆势而上。
数据显示,自汇星惠宝成立以来的2021年1月14日至3月31日,智飞生物股价从139元上涨至172元,涨幅达16.74%。在此期间,吴伟建仓智飞生物299万股,持股价值5.15亿元,位居持股第一。
二季度,智飞生物股价在5月17日交易期间创下231.19元的历史新高,随后股价回落至186.73元,本季度录得8.26%的涨幅。
其间,吴经理又增持了60万股,持股量增至359万股,市值高达6.7亿元,连续两个季度成为汇兴回报的最大持股。
持股变动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汇兴回报以7.67亿元买入智飞生物,以1.8亿元卖出,净买入金额5.87亿元,对应持有359万股成本约164元,持有两个季度盈利约8300万元。
此时,如果无畏高价买入的吴经理能趁机将所持的智飞生物制药股份出清,不仅能为股民实现盈利,还能避免随后的大幅下跌。
进入三季度,智飞生物股价下跌14.86%,报收159元。在此期间,吴伟减持智飞生物57万股,减持至302万股,减持市值4.79亿元,排名下滑至第五大持股。
随后的四季度,智飞生物股价再跌21.63%,报收124.6元,期间汇兴回报减持54万股,持股248万股,市值3.08亿元,一下子跌至该基金第11大持股。
持股变动数据显示,2021年汇星回报以3.54亿元出售智飞生物,扣除上半年出售的1.8亿元后,下半年实际出售金额为1.74亿元,对应净买入5.87亿元,四季度末持股价值3.08亿元,亏损约1.05亿元。
至2022年一季度,智飞生物制药已彻底从汇兴回报的持股名单中消失,上一季度末所持的248万股股份已全部售出。
持股变动数据显示,汇星回报于2022年上半年以2.77亿元的价格出售了智飞生物,截至2021年四季度末市值3.08亿元,此次清盘又造成3100万元的损失。
《产业资本报》计算,加上吴伟高价买入智飞生物建仓,再亏本卖出清仓,汇星回报合计亏损1.36亿元。
除了智飞生物接手后亏损惨重外,汇兴回报对炬星电子的持仓,更是高价接手、追高抛低的典型。
在2020年四季度暴涨近60%后,炬芯电子股价收于72.3元,进入2021年,在1月5日交易时创下82.2元新高后,股价开始震荡下跌。
在汇星惠宝成立的1月14日至3月31日期间,炬星电子股价从72.68元跌至57.51元,跌幅达20.87%,在此期间,吴伟建仓炬星电子304万股,市值达1.75亿元。
进入二季度,炬芯电子股价上涨17.37%,报67.5元;一季度内,吴经理增持233万股,持股增至537万股,市值3.63亿元。
三季度,炬星电子股价持续上涨,上涨4.52%,报收70.55元;期内,7月26日盘中创下89.8元的历史新高。季度内,吴伟小幅增持44万股,持股581万股,市值4.1亿元。
连续三个季度增持后,四季度,汇兴回报再次增持173万股,持股增至754万股,市值5.7亿元。同期,火炬电子股价未能创下89元的历史新高,开始反转下跌。
持股变动数据显示,2021年,汇兴回报以5.69亿元买入火炬电子,卖出5810万元,净买入5.11亿元,对应持股754万股,成本约合67.76元。
2022年一季度,开始转熊的火炬电子下跌31.41%,收于51.89元。在此期间,“跌得眼花缭乱”的吴伟依然逆势加仓159万股,持股增至913万股,市值不增反减,至4.74亿元,较上一季度缩水近4000万元。
持股变动数据显示,一季度,火炬电子买入金额8683万元,连续五个季度,吴经理累计买入金额5.98亿元,对应持股913万股,成本约65.5元,亏损1.23亿元。
炬星电子股价二季度继续下跌,收盘报46.81元,跌幅达9.79%,季度内吴伟开始大比例减持480万股,持股量降至430万股,市值仅剩2.01亿元。
进入三季度,汇兴回归的持股明细中不见炬电子的踪影,且全部仓位售罄,期间股价再次下跌17.58%,报收38.58元。
持股变动数据显示,汇兴回报2022年以3.95亿元卖出炬星电子,对应买入金额为5.98亿元,吴伟持股8个季度累计亏损炬星电子2.03亿元。
据《兴业资本》统计,吴伟接手智飞生物、炬芯电子两只高价股,合计亏损3.39亿元,占汇星回报三年43亿元亏损的7.88%。
显然,这位被博时公司寄予厚望的“中年明星”基金经理吴伟,仍在承受着封闭期间因“无畏”追高而造成的巨额损失……
(本文基于公开数据及信息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