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一个交易日,新华人险拟斥资数百亿元押注房地产。
1月1日晚间,新华保险公告称,拟与中金资本运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金资本”)共同设立100亿元基金。
新华保险表示,该基金的投资策略是通过股权及适用法律允许的其他方式直接或间接投资于持有房地产项目资产的被投资公司,从而为合作伙伴实现投资回报。
不过,二级市场投资者对新华保险的“动作”似乎反应平平。 1月2日,新华保险A股盘中一度翻绿,截至收盘小幅上涨0.22%。 港股跌2.23%至每股14.88元。
事实上,过去一年,不少保险资金都选择加大对房地产的投资力度。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中国平安、泰康人寿、中国太平洋保险等多家保险公司共发布大型房地产投资信息披露公告42条。
信达证券研报指出,房地产投资的“长期持续回报”属性更符合保险公司资金的长期属性。 在宏观经济复苏预期下,相关房地产投资项目有望为保险公司带来更好的长期投资回报。
新华保险携手中金资本设立基金
据新华保险披露,本次设立基金规模为100亿元,其中新华保险作为有限合伙人拟认购99.99亿元,中金资本作为普通合伙人拟认购99.99亿元。认购100万元。 中金资本负责该基金的投资、管理和运营。
投资期限为8年。 若投资期结束,上述资金将进入退出期。
对于该基金的设立原因,新华保险表示,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参与设立该基金,主要依托专业机构的投资优势和专业的投资管理团队,拓展投资渠道,探索投资领域。机遇,多元化资产管理,符合公司业务发展需要。 和股东利益。
需要注意的是,新华保险此次合作的中金资本背景雄厚。 据了解,中金资本是中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累计资产管理规模超过5100亿元。
总体而言,新华保险在过去六个月中表现尤为活跃。
2023年12月下旬,维梧资本旗下最新一只百亿基金维梧(苏州)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完成交割,LP方包括新华保险。 。
此外,一个月前,新华保险与中国人寿宣布拟共同设立“鸿鹄基金”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注册资本500亿元,两家公司各出资250亿元。
不过,当时的公告显示,鸿鹄基金拟投资于公司治理良好、经营稳健的优质上市公司股票。 也就是说,该基金的资金可能会流向A股市场。 新华保险与中金资本共同设立的基金直接或间接投资于持有房地产项目资产的被投资企业。
保险资金进攻房地产
事实上,不仅是新华保险,保险资金这一年来似乎也对房地产格外“青睐”。
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披露的不完全统计,2023年,中国平安、泰康人寿、太保人寿、建信人寿、海保人寿等多家保险公司共发布大型房地产信息披露公告42份。投资。 。
从具体项目来看,投资地点包括武汉、宁波、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 主要投资项目涉及商业办公、养老社区、产业园区等,投资方式包括房产投资、股权投资、债券计划等,多个项目已进入实际投资阶段。
其中,中国平安延续了“大地主”的投资风格。 2023年1月,再次投资东方万国项目、宏源科技项目、宏源国际项目、宏源新时代项目等四个产业园地产项目。 预计总投资额不超过73.33亿元。
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官网显示,中国平安还拥有上海来福士广场、北京丽泽金融商业南区E-06地块房产项目等6个商业办公地产项目北京丽泽商务区D-03、D-03区。 我们在手的房地产项目有四个,包括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丽泽路E-01、E-05地块的D-04房地产项目和C2商业金融项目。 截至目前,平安已累计投资5个房地产项目超过500亿元。
中国平安三季报显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其保险资金投资组合中的房地产投资余额为2094.82亿元,占总投资资产的4.5%。 此类投资以物业投资为主,占房地产投资的76.1%,主要投资于商业写字楼、物流地产、工业园区、长租公寓等收租物业。
同年1月,友邦人寿披露大型地产投资公告,总投资约51.81亿元收购上海虹口区北外滩89坊项目,并将该项目命名为“友邦金融中心” ; 随后,友邦人寿还收购了上海金创大厦4个物业组合,总投资金额超过32亿元。
泰康人寿也在1月份宣布,将投资1200万元建设北京燕园养老社区项目。
随后,2023年5月,太保寿险宣布投资1.72亿元,入股上海市黄浦区淮海中路街道123、124、132号地块。
保险资金为何频频加大房地产投资力度? 业内人士表示,在当前国内利率环境持续下行的情况下,一线城市的房地产投资无论是抵御低利率风险还是长期投资规则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信达证券研报指出,优质地产项目不仅有望为保险公司贡献稳定的租金收入现金流,项目本身也可能具有一定的增值潜力。 在房地产利好政策密集出台的背景下,保险公司投资的优质房地产项目估值有望逐步回升。 同时,也有望为保险公司贡献稳定的现金流,有利于保险公司加强资产负债匹配,增加长期资金。 反应速度。
行业预测以2021年为基期,未来10年投资房地产整体投资回报率有望逐步恢复至8%以上。
虽然看似保险公司在默契地加大房地产投资力度,但总体配置比例并不高。
中国人寿副总裁刘辉在2023年8月公司业绩发布会上介绍,成熟的商业地产现金流稳定,可以跨周期保值增值,同时抗通胀和波动,与其他品种相关性较低。 ,是保险等长期资金的重要配置类型。 在投资组合中配置一定的房地产资产,有利于保险资金的长期稳定回报。 外资保险公司一般配置10%左右的不动产资产,而国内保险公司目前配置商业地产等不动产资产的比例较低。
新华保险,一个“留守者”
投资数百亿A股和房地产的新华保险回归自我,但并不如意。
成立于1996年的新华保险,2008年保费收入突破千亿元,引起业界关注,当时在行业排名中“坐第三、第二位”,稳居行业第一。 随后,新华保险也成为国内首家A+H股同步上市的保险公司。
但由于转型失败、公司保费增长停滞,加上前董事长“万丰”事件和“后万丰时代”的人事危机,新华保险出现了“落伍”迹象。
具体来说,继万峰之后,新华保险经历了四任董事长:刘浩灵、徐志斌、李泉、杨玉成。 目前,新华保险的掌舵人是“经纪系”70后大亨杨玉成。 作为券商资深人士,杨玉成已在申万宏源集团工作了15年。
2023年前三季度,新华保险业绩不理想,营收、利润双双下滑。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188.55亿元,同比下降18.6%; 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95.42亿元,同比下降15.5%。 。 其中,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29.12亿元,同比下降47.6%;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亏损4.36亿元,同比下降120.7%。
12月11日,新华保险最新保费收入公告显示,公司2023年前11个月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1597.38亿元,同比增长1.91%。 中国平安、人保财险、中国太保、中国人寿前11个月保费收入分别为7383.78亿元、6132.26亿元、3987.34亿元、6146亿元,增速分别为4.5%、7.3%、分别为7.5%和3.9%。 。 与同业相比,新华保险的保费收入规模和增速明显略低。
此外,新华保险目前还面临新业务价值下降的问题。 据了解,寿险新业务价值可以理解为新增寿险保单的利润,它反映了寿险公司的经营能力和业务拓展销售水平,代表着公司的未来。 发展潜能。
数据显示,新华保险2021年新业务价值下降34.9%至59.8亿元,2022年继续萎缩至24.23亿元。尽管上半年同比增长17.1%至24.74亿元2023年,仍与2020年上半年持平,52.21亿元,存在较大差距。
偿付能力方面,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新华保险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46.10%和239.52%。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