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构认为,不少行业已经从高速增长走向成熟期。 当增速趋于温和时,以5%-6%的股息率形式回报投资者或许是更明智的选择。 而且从海外经验来看,股息低波动策略的有效性是长期的,从长期角度看有望提供超额回报。
股息ETF表现领先
股息型基金的核心是股息率,即在选择时优先选择现金流稳定、股息长期稳定、股息率相对较高的上市公司。 从行业来看,此类资产多分布在金融地产、消费、周期性行业。 当市场普遍向好的时候,这些公司并不突出,很难走出极端牛股。 但当板块剧烈轮动、市场波动下行时,相比高估值成长股,此类公司资产往往成为避险资金的标的。
华东某公募基金经理告诉记者,投资者通常担心买入极低价的股票会陷入估值陷阱。 高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冲这种潜在风险,并作为现金流的安全缓冲。
“在衡量高股息时,你实际上考虑的是现金股息,而不是损益表上的账面利润。但高股息至少表明公司整体现金流是健康的。公司过去三年实际上每年都在现金上花钱能够派发股息,说明其在行业中的地位以及行业的成熟度普遍比较好,这是基本面的一个安全缓冲。”
因此,约80%的股息主题ETF年内持续吸引资金流入。 截至10月22日,股息主题ETF总份额达到372亿,较年初增加105亿。 其中,华泰柏瑞红利低波ETF、易方达中证红利ETF年内增加逾20亿份,招商中证红利ETF、景顺长城中证红利低波ETF份额年内增加逾20亿份。超过10亿份,年内该类ETF平均收益达到4.17%,大幅领先同期沪深指数。
目前,红利基金的“打新”力度依然不减。 截至10月22日,华夏基金、平安、上海银行、天弘等公募的35只红利主题基金正在排队等待审批,包括ETF基金、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和QDII产品。
主动权益类产品业绩差异化
据Wind数据统计,54只名下有“红利”的主动股票型基金(仅计算A类股),年内平均收益率为-8.7%,好于主动股票型基金整体跌幅—— 12.21%,也小于深证成指-13.12%的跌幅,但总体收益比被动产品差。
而且从净值表现来看,主动股红利基金的表现也存在较大差异。 例如,排名第一的金鹰股息价值增幅超过25%,远远领先排名第二的申万宏源的股息增幅6%。 从资产配置来看,该基金的仓位控制较为稳定。 截至二季度末,其股票仓位不足70%,基金资产约四分之一投资于银行存款。 不过,该基金之所以能取得超额业绩,在于其持股风格不“红利”,已步入趋势——一季度大举投资人工智能、传媒板块热门个股金桥信息、虹软科技、浙江数字文化等。 第二季度,买入了辉煌的中国船舶重工第一大控股股。
该基金管理人在半年报中回忆:5月初,该基金减持了部分涨幅较大、短期透支的品种,同时整体减仓,增持了部分低估值品种。 5-6月份随着部分科技股调整至合理区间,基金逐步增持了一些性价比突出的低价科技股,主要是电子、计算机等。
但除此之外,业绩排名靠前的主动型股票红利基金在持股方面大多坚持“低估值、高分红”的策略。 例如,华宝红利截至二季度末重仓包括河北中华能源、大秦铁路等,中泰红利则选择重仓银行股和建材家居板块一年。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业绩排名也是金鹰基金旗下的金鹰改革红利。 该基金长期维持90%以上仓位,多个季度大力投资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领域。 然而,今年二季度,在等待无望的情况下,基金经理选择将仓位调整至信息科技板块。 十大个股中,中际旭创、天府通信、金山办公、中科创达位列前十个股。 前基金。
不难发现,此类产品的成败在于“风格漂移”。 如果能够坚持分红策略,业绩可以在牛熊转换中保持较小范围的波动; 但如果以分红的名义进行主题投资,收益和风险都会被放大。
高股息策略可能会受到更多关注
9月,证监会出台实施分红与减持“挂钩”政策:上市公司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或者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减持股份比例30%的,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公司股票。
一位管理华北分红基金的基金经理告诉记者,这将促进上市公司重视股东回报、强化投资者价值投资理念的良性循环的形成,也将持续提升市场对分红的关注度。资金。
上述基金经理认为,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大多数行业都有良好的再投资机会。 公司可以将利润投入到扩大生产线或产品迭代创新上,预期回报可能超过两位数。 相比之下,5%-6%的股息收益率可能不是股东的最佳选择。 但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很多行业已经从高增长走向成熟期,甚至可能出现短期负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以5%-6%的股息率形式回馈股东或许是一个更明智的选择,“无论是从整体经济发展趋势来看,还是从格局变化来看。”现在可以投资的这些金融产品,看来未来股息将是投资者非常重视的一种资产。”
创金合信基金表示,近一年多时间,A股市场一直处于股与股博弈、热点快速轮换的状态。 传统的广泛投资或主题投资的回报并不理想。 分红策略基于自身深层价值投资逻辑,展现出优异的安全性和竞争力。
天弘基金认为,从海外经验来看,股息低波动策略的有效性是长期的,从长期角度看有望提供超额回报。 因此,配置股息低波动产品需要有长远的眼光。 过于关注短期业绩不利于投资者建立合理的长期投资预期。 如果看好该策略的长期有效性,可以考虑将其配置为权益类资产底部仓位的一部分。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