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兽充电在那里上市 共享充电宝行业发展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今晨醒来,如期看到了【怪兽充电赴美上市】搜电和街电合并的的消息。

4月1日晚间,怪兽充电正式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EM,共发行1765万股ADS,发行价定为8.5美元/ADS,总发行规模为1.5亿美元。截至收盘,怪兽充电涨0.47%至8.54美元,市值21.29亿美元。

2021年4月1日,共享充电宝品牌“搜电充电”与“街电”正式合并,双方将共同组建全新的集团公司。

作为一个曾经的小电人,看到这份消息,内心的情绪是复杂的。曾经的友商——怪兽充电,现在成为国内【共享充电宝行业第一股】,他要上市的消息,在圈内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新闻了。

今天,策明君就以曾经的小电人的身份,来谈一谈这波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发展历程。我是2018年4月加入小电的,在小电服务了17个月,对于共享充电宝行业还是有比较深入的认知。

行业T1玩家(CR4)

对共享充电宝领域稍微有所了解的都知道,行业内的市场份额被【三电一兽】瓜分,其他玩家只能喝点剩汤。

而行业内的T1玩家【三电一兽】分别为:街电、小电、来电、怪兽

来电成立于2014年8月6日,街电成立于2015年11月24日,小电成立于2016年12月6日,怪兽成立于2017年4月28日。来电科技是进入行业最早的,本身也是做电池行业出身的,前期主要布局大场景,后期开始全场景覆盖;街电属于最早大面积占据市场份额的T1玩家,知名度也是最高的,尤其是陈欧入股街电,以及后续“万达公子”立贴: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直播吃翔,给街电带来了高曝光率;小电的唐永波也是阿里系出来的,却获得了腾讯的天使轮;怪兽在T1玩家中是最后入场的,但是他们的品控非常nice,产品是由小米代工的。

怪兽充电在那里上市 共享充电宝行业发展

共享充电宝行业T1玩家CR4

市场份额

这4家CR4在Trustdata公布的2019年数据来看,占据了共享充电宝行业96.3%的市场份额,其中街电以28.6%居首位,小电27%、怪兽25.1%、来电15.6%。单市场份额在行业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怪兽在上市前夕的招股书中显示,怪兽已经占据34%的市场份额,居行业第一。

怪兽充电在那里上市 共享充电宝行业发展

2019年共享充电宝CR4市场份额

融资情况

怪兽充电:2017年4月,由小米、顺为资本、高瓴资本、清流资本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2017年7月宣布获A轮亿元融资,投资方为蓝驰创投、广发信德、云九资本、高瓴资本、顺为资本、清流资本等;2017年11月,再获近2亿元的B轮融资;2019年4月,获得高瓴资本、小米集团、顺为资本、新天域资本、干嘉伟等3000万美元B+轮融资;2019年12月再获软银亚洲、中银国际、高盛中国、云九资本、高瓴资本、顺为资本、尚珹投资、干嘉伟等5亿元C轮融资;上市前夕2021年1月,宣布完成了2.34亿美元D轮融资,由阿里巴巴、CMC资本、凯雷投资、高瓴资本、软银亚洲。

小电科技:目前完成了5轮融资,分别为2017年3月数千万天使轮;2017年4月近亿元A轮;2017年5月3.5亿元B轮;2018年3月数亿元B+轮;2020年4月由苏宁金融、苏宁易购领投的C轮,数额不明。

街电科技:2017年3月5000万元A轮融资;2017年5月聚美优品领投3亿元B轮;2017年8月被聚美优品并购;2017年9月股权转让天津顺事通达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12月天际线创投B轮;2021年1月赣锋锂业股权融资。

来电科技:2016年年无双资本天使轮;2017年2000万美元A轮;2020年3月富浙基金股权融资。

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内幕问题

行业内有很多内幕消息是外人所不知的,但是用户比较关注的,这里就稍微透露一点。

1.设备发展历程

充电宝一开始也不是随借随还的移动充电宝,而是座充时代,只能在点位(POI)门店内使用,使用前商家需要提前给设备充电,用户才能扫码使用。而且一开始的座充设备非常麻烦,安装的时候还需要连接WIFI基站,基本上一台设备要花20-30分钟才能安装好。2018年开始各大T1玩家【三电一兽】才随着技术的进步,将设备由座充盒子机转变,充电宝时代才算真正来临,这时候的消费者才能享受到共享充电宝带来的共享福利。

怪兽充电在那里上市 共享充电宝行业发展

一开始共享充电宝的座充时代设备

2.涨价扣费问题

共享充电宝整个行业市面上经历过2次明显的涨价过程。

从刚开始的1元/小时、免费时间30分钟(小电、怪兽分别免费5分钟、10分钟),24小时封顶10元;到了2018年Q3季度普遍1.5-2元/小时,一天封顶20元;再到2019年Q2季度普遍的1.5元/30分钟、3元/小时,一天封顶40元。而且在很多高消费场景都是10/小时,例如闹吧、景区等场景。

价格问题存在2个维度:a.商家要求涨价,从而获得高佣金回报;b.充电宝公司的集体溢价。

例如从1元涨到2元,再到3元,这就属于共享充电宝T1玩家在割韭菜了。很多人一直到近一两年才大范围发现充电宝的10元/小时的高价位,其实早在2018年的时候,就有合作的酒吧老板要求价格设到最高,而当时的充电宝单价上限就是10元。谁能想到这个定价却不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而是在当时的三线城市浙江绍兴,这就是商家要求的情况。

另外扣费问题,也存在2个维度:a.超时封顶收费;b.归还失败(消费者操作失误/设备故障)

例如2元/小时、封顶20元,如果消费者超过10小时,就按照封顶价格20元收取,超过24小时,除了前一天的20元封顶,还要开始重新开始新一天的计费。所以很多消费者借了充电宝,忘记归还或者没用归还点位,会造成扣费金额高。

而归还失败就分为2种情况:1.充电宝还反了,设备没用识别到充电宝已归还,就会继续计费;2.设备故障,明明已经归还,而且也没有还反的前提下,设备出问题或者网络状况不好,会造成扣费过多。

个人畅想

共享充电宝从一开始的座充时代发展到如今赴美上市,经历了5-6年的时间。貌似相较于之前的共享单车发展得好,但是我个人却不看好。

1.点位乱象、充电宝数量溢出

很多流量点位(POI)会与多家充电宝合作,例如地铁口的商铺或者便利店。经常会造成充电宝槽位满了,消费者无法归还;甚至有些点位也算不上流量点位,但是会投放多个品牌的充电宝设备,这也是商家的无奈,如果不合作,充电宝BD就会一直上门,烦不甚烦;当然也有商家会不清楚,认为多几个品牌会有更多用户,带来更多收益。其实这些都带来了更多的麻烦:归还失败,押金退还,无归还点位等等问题。

怪兽充电在那里上市 共享充电宝行业发展

小小便利店投放3家充电宝品牌

2.盈利模式单一,成本较高

共享充电宝的盈利模式单一,主要靠消费者租借产生收益,广告等其他盈利模式占比极少。而在盈利单一的前提下,各大充电宝品牌还要支付合作商户的高额进场费或者高分润佣金,此外还要BD人员的薪资,设备是研发、生产、损耗等成本。

3.韭菜不是那么好割的

消费者都不是傻子,虽然很多人消费习惯养成了,但是在高额的租借费用下,也有更多的韭菜们选择自己携带充电宝出门,对于上市是怪兽,他在收割资本市场,至于最终结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时间会给出答案。

回过头来再说怪兽上市,2021年的愚人节当天,怪兽充电作为共享充电宝行业的第一股,品控做得也非常不错,占据了34%的市场份额,作为创始人的蔡光渊,也实现了自己的敲钟梦,持股比例达到了62%,这波上市身价又能上涨。

同一天,行业内曾经多年的一个街电与【搜电科技】合并,成立集团公司,而搜电与街电将成为母公司旗下的2家独立运营的子品牌。

另外也有消息称,小电科技也在谋求在上海科创板上市,创始人唐永波对此表示很有信心。策明君在此也希望老东家能够越做越好,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