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机关事业单位迎来了一次重大的工资普调,涉及7个岗位。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编制教师工资涨幅备受关注。
嗯,就是这个样子,同样普涨工资,只要涉及教师,定然是要吸睛的,定然是要被评头论足,指手画脚一番的。
根据人社部和财政部《关于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的实施方案》,7类人工资迎来普调。
哪些人将享受工资普调呢?涨幅如何?
机关技术人员、机关普通工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事业单位工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公务员,这7类人将喜迎工资普调。
但是,不同岗位,工资普调的幅度并不一致,具体涨幅会有多少呢?
工人
这部分人指的是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内的辅助性工作岗位,具体包括司机、保洁、保安、火车站售票员、传媒机构的编辑等等职位。
这类工作岗位属于相对“底层”的工种,存在感低,没有技术专长,工资相对较低。
根据这次工资普调,技术工人每月可以涨200元左右,普通工人可以涨100元至200元。
这样的工资涨幅充分反映了技术专长的重要性,同样是工人,技术性稍强的工种,工资涨幅也相应高一些;反之,没有什么技术专长的工种,工资涨幅就偏小。
不过,近年来,政府和事业单位的工人也饱受争议,认为他们的养老金居然比企业工程师的养老金还要高,是可忍孰不可忍?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
这类群体,具体包括医生、护士、教授等一些高技能人才,属于单位中专业技术人员。
他们是事业单位中的高薪岗位,工资待遇较高,在本次工资普调中,专业技术人员工资普调的涨幅在150元至350元之间。
这个涨幅大大超过工人工资涨幅,再次突出专业技术专长对于人生规划的意义。
不过,工资普调的具体发放时间需要根据地方政策而定。
事业单位管理人员
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具体是指在单位内负责管理事务的人员,这类人包括主管、副主管、行政人员等具体工作岗位。
但是要注意的是,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其实是一个很小的群体,也并不是担任这类工作岗位的人都属于管理人员,相当一部分担任这类工作岗位的人仍然属于专业技术人员行列。
此次工资普调,这类人员的工资待遇与专业技术人员工资普调相差无几,都是属于相对较高的,涨幅在200元至400元之间。
大学教师、银行职员
大学教师、银行职员等编制人员,在这次工资普调中,涨幅普遍在100元至200元左右,属于普调幅度较小的群体。
这也是相当一部分银行职员对由企业人员身份转为体制内人员身份不感冒的一个重要原因。
转为体制内人员身份,意味着工资的上涨、绩效等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此次大学教师工资上涨幅度较小,猜测原因很可能是此次教师工资上调更多是调整岗位工资,而大学教师工资工资构成中,岗位工资所占比重比较合理,与薪级工资、绩效工资等并驾齐驱,没有像中小学教师工资那样不平衡。
事业单位非编制人员
这次工资普调对非编制人员其实不会有太大影响,只是涉及编制外补贴、福利等问题,由于他们不是编制内人员,所以,这次普调其实没他们什么事。而且,他们的工资是由雇佣他们的单位自行解决。
考虑到地方财政紧张、各单位经费吃紧,这部分非编制人员的工资基本上不会有上涨,只是在补贴、福利等方面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进行微调。
这部分人分布还是比较广泛的,街道、社区、医院等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
公务员
在本次工资普调中,公务员普调涨幅不一,高职级、高薪资的人员相对涨幅会更大一些。
继2021年、2022年工资正常调整后,公务员工资在2023年再次迎来调整。
跟以往相同,公务员工资调整中,那些职级较高、薪资水平较高的人员,他们的工资涨幅相对会更大一些。
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师
大部分编制教师将在本次工资普调中得到加薪。
中小学编制教师的岗位工资要高于其他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本次工资普调中,中小学编制教师工资涨幅范围在200元至450元之间,是各类岗位中涨幅最大的群体。
我不相信这是出于什么重视教育的结果,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工资涨幅偏大是和中小学教师工资构成有着密切关系的。
我们知道,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是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等部分组成的。
其中,岗位工资是按全国统一标准发放,薪级工资和绩效工资则是分地区、工龄、职称等具体条件而定。
在教师工资组成中薪级工资和绩效工资占比过大,而岗位工资占比过小,这就导致全国各地的教师工资待遇差距较大,影响了教师工作积极性。
而高中、大学教师的岗位工资与薪级工资和绩效工资基本持平,工资结构合理,全国各地高中、大学教师工资差别就显得没那么明显。
所以,这次工资普调,义务教育阶段编制内教师涨幅较大,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岗位工资比重,缩小全国各地教师工资差别。
这个普调,对于广大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而言,是个喜大普奔的好消息。
说啥?开工资都困难?年终绩效工资拖欠很久了?
不!这些并不影响此次工资普调。
尤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而言,这次工资普调,调的是岗位工资,全国统一。
所以,不必太担心地方财政紧张导致上涨工资无法兑现的问题。
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工资调整都是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进行的,工资调整并没有因为财政紧张而半途夭折。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年工资调整依然会落实到底。
至于一边涨工资,一边降工资,涨了岗位工资,降了绩效工资,那是另外一回事,两者意义不同。
因为涨了岗位工资,实际意义在于调整了教师工资构成,缩小了教师工资地区差异,为下一步教师薪酬制度建设和优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长远看,岗位工资上涨是教师薪酬制度建设的一种大利好。
结语
综上所述,7类人工资将在2023年获得一个普涨,涨幅却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