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底,时间长短存在不同,多空双方筹码交换过程中的股价涨跌表现也往往不同,由此也就产生了各种不同底部的形态。1、V型底,又称尖底形态形态走势像英文字母“V”,变现为单边持续下跌之后,直接逆转回升上涨,其底部的形成时间短,产生的原因:因突发利空,股价出现快速下跌,之后出现快速的修复性的反弹;或者是在持续性下跌后,因为突然出现的利好刺激,股价出现快速反弹。(见下图)
V型底,由于其表现的特殊性和时间短的因素,相对不常见,往往是以其他底部类型的构成部分出现。2、双底(W型底)双底在形态的表现上,是股价经历持续的下跌后,股价出现一波阶段性的反弹,但由于上方套牢盘压力或其他技术性压力的影响,股价再度回落至前期低点附近止跌,由于多头买入做多的涌现,股价再次出现反弹,同时将第一次反弹的高点位置逾越(突破颈线位),进而展开新的上涨趋势。(见下图)
3、三重底三重底其实是W型底的第二次反弹无法有效突破颈线位,股价再次回落至前低或前低位置附近,然后出现止跌后第三次反弹上涨,并最终有效突破前两个反弹高点后,展开一轮新的上涨趋势。(见下图)
4、头肩底:头肩底的形态特征,其实是类似于三重底的模式,区别在于中间一次的探低是以跌破第一次止跌回升的低点。(见下图)其形态的表现形式是,股价持续下跌,然后出现止跌回升,然后再次回探,并跌破前低位置,表现出延续前期下跌趋向的状态,而后二次止跌,股价反弹回升,超越第一次止跌的低点,并反弹回升至第一次反弹高点位置或附近,接着股价再次滞涨回落,回落至第一次止跌低点位置或附近,在多方的做多推升之下,第三次止跌反弹上涨,并突破前两次的反弹高点位置,进而展开新的上涨波段。
5、平台底平台型底其实类似三重底的构筑方式,只是涨跌反复的过程中,始终不能逾越前期反弹高点,也不跌破前期低点位置,来回反复多次起伏的筑底过程,但最后一次的反弹必须要逾越平台上沿位置(前期反弹高点连线的趋势线),而且是必须要伴随放量,否则就不能确定平台底的构筑完成和新的上涨趋势的开始(见下图)。
6、圆弧底圆弧底的形态模式,其实类似平台型底的多次涨跌反复的筑底过程,只是其起伏的方向不是规律性的横向,多次回探的低点或反弹的高点,也不是类似处于横向同一个水平位置,而是宛如半球形的,或者说是弧形的形态。(见下图)
以上这些都可以说是相对比较常见的底部形态,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更复杂和变形的形态。而对于中期或长期的底部,往往会出现上述形态中的两个或多个,组成复杂多变的大的复合型底部形态,因此实战分析和判断时,我们不能以一概全。不过对于阶段性的筑底,尤其是中长期底部,不论其形态有多复杂,有几点是可以确定的:1、磨底时间越长,筹码交换越充分,一旦突破,则预期空间往往越大;2、无论什么样的底部形态,在进入底部有侧和启动反弹时,都需要有量能支持;3、不管什么样的底部形态,在没有走出底部之前,都不能确定筑底的完成和反弹上涨的开始;4、不管什么底部形态,都有可能面临筑底失败的可能,一旦跌破磨底形态的下沿,则意味着可能重回原先的下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