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央行发布报告 加强债券市场建设支持健康发展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5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是报告中的专题文章《强化债券市场构建 促进债券市场稳健成长》的完整内容: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近年来积极推动货币政策体系的改革,致力于完善市场化的利率调节体系。经过十余年的持续发展,我国已基本构建起市场化的利率生成与传递机制,国债收益率的曲线也基本具备了金融市场定价标准的功能,同时,债券市场的规模与作用也得到了显著增强。2024年尾,我国债券市场总规模高达177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二,其中债券融资新增额在社会融资总增量中占比40%,债券交易量更是达到了460万亿元。国债的存量与年度交易量分别突破了30万亿元与110万亿元,流动性已接近于发达金融市场的水平。债券市场的利率不仅影响着社会的融资成本,同时也对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债券市场近年在发展速度上显著提升,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作用持续增强,这有利于降低社会融资的成本。然而,国债收益率在一段时间内波动频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尽管国债本身不存在信用风险,但与其他固定利率债券相似,当市场利率发生变化时,其在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会呈现反向变动,从而面临利率风险。特别是那些期限较长的国债,由于对利率的敏感度较高,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所引起的利率与价格的波动,会加剧投资者的盈亏幅度。在国际范围内,2023年硅谷银行所遭遇的事件,便是一个典型的利率风险案例。

我国债券市场的定价效率、机构在债券投资交易及风险管理方面的能力尚需加强。投资者的行为模式、债券市场的组织架构、税收政策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债券市场利率的形成及其传导过程。观察市场投资者构成,当前国有大型银行掌握着全市场约30%的债券份额,然而,其中绝大多数债券是持有至到期,其债券交易额仅占全市场的5%左右。与此同时,那些债券持有比例较低且风险控制管理能力相对较弱的中小金融机构以及理财资管产品,其交易量却占据了超过80%的市场份额。国有大型银行作为一级市场交易主体,肩负着货币政策传导与债券市场做市的关键职责,在推动债券交易业务发展、引导债券市场合理定价以及稳定市场波动等方面,具有更大的影响力。观察券种构成,各类债券在市场流动性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长期国债等少数品种的交易活跃度持续增强,吸引了众多资金的青睐,从而可能触发群体跟风行为及市场单向波动。目前,大约有10只活跃的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其成交量占据了整个市场5万余只债券总成交量的约30%。税收制度层面,债券市场的税收政策设计对债券价格的形成以及国债利率基准功能的发挥均有显著影响。以国债等政府债券为例,其利息收入享受免税待遇;公募基金及理财资管产品在交易价差上享有税收优惠,这会增强短期交易的意愿。此外,那些未免税的公司债等品种,可能会参照免税国债的利率水平,从而进一步加剧债券市场收益率的短期波动。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

我国正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在这一过程中,构建健全的市场化利率体系至关重要。同时,强化债券市场的建设以及实施宏观审慎管理,对于有效预防系统性风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未来,中国人民银行将致力于进一步优化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及做市商的评估体系,强化投资者在利率风险方面的管理能力,对债券市场的结构和制度进行改进,以推动债券市场功能的持续提升,从而为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深化和货币政策的转型调整提供稳固的支撑。(信息来源:潮新闻)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3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