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驻华代表团官网近日发表文章称,APP项目是中欧民航合作的旗舰项目,也是中欧民航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前,双方在该项目框架下开展了120余项活动,促进了中欧监管机构以及飞机(及零部件)制造商、航空运营商、空中航行服务商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民航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欧将继续合作,直面挑战,让未来更安全、更互联、更环保。
12月11日,南航C919飞机降落海口美兰国际机场,顺利完成海南商业航班“首秀”。新华网
文章称,当前,全球民航业面临新机遇和挑战。中欧民航合作市场广阔、潜力巨大。中欧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新的风险挑战,持续推动创新,共同实现行业安全、有序、可持续发展。双方同意在原有合作领域的基础上尽快启动APP三期项目,重点关注能力建设和新技术应用。
相关信息显示,中欧民航合作项目于2016年启动,目前已完成两期建设。 APP项目二期于2021年启动,共实施活动38项,来自中国和欧洲的参与者4596人,涉及航空安全、适航审定、飞行标准、空管、绿色发展等领域。双方旨在通过发展互惠互利的伙伴关系,将这一合作推向新的水平。
观察者网获悉,今年5月29日,中国民航局与欧盟航空安全局在厦门就降低风险、应对运行挑战、通用航空和城市空中交通、规范航空安全和效率、并探索中国和欧洲。我们就无人机集成等议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达成了一系列共识,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这包括继续推动中欧在民航适航认证领域的合作。通过双方协调和共同努力,中国C919飞机适航审定将成为新时代中欧民航适航审定领域合作的标杆。
6月5日,中国民航局与欧盟航空安全局在成都就“2024年可持续航空燃料(SAF)适航认证”等议题进行沟通,就深化SAF领域合作达成共识。双方将继续在开放、合作、共享的理念下保持积极沟通,建立SAF长期合作交流机制,促进双方在技术、标准、认证等方面的相互认可,共同促进发展为SAF行业的发展,为全球民航绿色发展贡献中欧智慧和智慧。力量。
欧盟航空安全局中欧航空合作项目相关文件显示,欧洲航空业目前支撑了510万个就业岗位,贡献了欧洲GDP的2.4%,是欧洲研发和创造就业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对于欧洲经济发展来说,中国的航空服务和产品增长迅速,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市场。据业内预测,东亚(尤其是中国)航空市场将成为未来20年增长最快的地区。
此外,中国航空业市场前景广阔,相关产业及周边制造业快速增长。这些发展为欧洲工业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机会,包括欧盟制造的飞机和零部件,以及欧洲和中国之间的航班频率。此次增资也为欧盟与中国加强民航领域合作奠定了基础。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3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