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债券牛市背景下,上半年纯债券策略领跑。私募排行网数据显示,1003只具有业绩示范的纯债策略产品上半年平均回报率为5.53%,领先于债券策略下的主要子策略。债券增强和债券复合策略也表现出色,上半年平均回报率分别为5.30%和4.40%。可转债交易策略受股市影响,底部执行。上半年业绩论证的275只可转债交易策略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42%,正收益占比为25.09%。
但下半年随着债市波动加大,股票市场表现更加凸显,以固定收益+为主的债券增级策略后来居上。进入11月后,随着降准降息预期空间打开,股票和债券双牛格局形成,债券类战略私募基金净值也“水涨船高”。据私募排行网统计,截至11月底,有业绩记录的1105只债券策略私募基金近一个月回报率为0.86%,今年平均回报已达7.11%。
其中,今年以来表现最好的债券增持型私募产品“好选择先锋3号”,截至12月13日,收益率高达228.06%。私募拍拍网数据显示,该产品超额收益主要来自1月(46.84%)和6月(36.04%),回撤最大的时段主要来自3月、4月和10月。
多位私募行业人士直言,12月份以来,随着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进入“1”时代,交易决策方面几乎没有历史数据和经验可供参考。无论是利率债还是信用债的票面收入都已难以覆盖成本,单纯依靠延长久期或下沉资质来获取超额收益的红利可能会过去。
上海丰基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销售交易部副总经理刘启文向美联社表示,今年债券市场的牛市催生了更加激进的私募操作策略,但到8月份已形成更加明显的分化格局,“8月份之前私募杠杆普遍较高。9月份债市抛售后,不及时降杠杆的净值型产品将遭受较大损失,特别是弱势城投债”目前,单纯选择的机会成本。高收益城投债的收益率非常高,不少注重信用债选择的管理人已经逐渐降低高收益债的参与比例,将交易机会集中在资质较好的领域的弱资质城投债上。”
牺牲短期息票来换取更具流动性的产品交易价值,日益成为私募基金管理人青睐的战略选择。据一位中型私募管理人介绍,公司收益表现较好的产品将70%左右的仓位配置在中高评级信用债,以票面收益为基础,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久期。 ,并交易剩余头寸以提高收入。 “今年业绩归因分析显示,收益率超过5%的产品中,约3.7至3.8个点来自前期囤积资产的票面贡献,其余部分受益于交易操作的贡献,预计后者将有更多收益。”明年比例更大”。
同时,有业内人士指出,与10月之前债券牛市中领跑的纯债策略不同,考虑到城投债收益率的下降以及政府对地方债的推动,投资经理可能被迫提供超额回报的储备策略。 “三季度升级后,我们的投资策略从单纯的城市投资转向固定收益+固定收益增强型投资组合。例如,我们在仓位组合中增加了一部分在香港发行的城投点心债,并覆盖了一小部分股票仓位。这些点心债和权益类资产从去年底起就被纳入资产池观察,并根据基本面预期进行跟踪。”
“从今年表现较好的债券策略私募产品来看,在拐点时机上通常配合杠杆操作比较好。但现在,如果票面利率太低,波动性就会加大。”比如,今天上午有媒体报道称,央行即将对部分金融机构要求关注自身利率风险,加强债券投资稳健性,现货债券利率有所上升。很快,30年期国债活跃债券收益率回到2%以上,中高档信用债也受到较大影响。”一位私募投资经理表示,年末,目前企业债私募产品的战略重点是稳定配置,优先持有稳定的老债以控制净值波动,目标是降低每周将净值回撤控制在1%以内,是为了在年终业绩排名中获得较高的夏普比率,这也是一些管理者比较关心的考核指标。
(财联社 李翔)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3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