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ubu潮玩产品溢价超十倍,谷子经济破圈进入主流市场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一名大学生通过“炒作”潮流娱乐,一天净​​赚2万多元。随着越来越多泛二次元人士的参与,原本属于二次元小众文化的“小米经济”正在冲出圈子,逐渐进入主流轨道。

“小米”一词是由“货”音译而来,指的是二维外设,“八极”对应的是徽章,而“透明卡”通常指的是带有动漫IP的透明卡……有了这两个——立体衍生经济 随着国家的发展,年轻人中刮起了一股“吃粮”风潮。

“小米经济”蓬勃发展,带动多家相关概念股股价翻倍。 Wind数据显示,10月份以来,小米经济指数涨幅超过20%。

泡泡玛特创造了爆款。受产品热销影响,泡泡玛特上半年调整后净利润同比增长90%。在A股市场,不少与“小米”概念相关的股价也经历了暴涨。在线下商场,引入“小米”相关专卖店也成为一大趋势。

“小米经济”爆发的背后,资本市场和消费者在为谁买单?

1、5亿泛二次元群体,手握千亿“小米”市场

近年来,年轻人对二次元、潮流游戏等内容及周边衍生品的消费需求持续上升。据艾媒咨询统计,2023年中国“小米经济”市场规模为1201亿元,2024年快速飙升至1689亿元;随着泛二次元生态及周边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未来几年小米经济的市场规模将会不断增大。并将持续增长,预计2029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3089亿元。

在年轻人的包围下,推出了多个现象级IP,包括卡牌游戏代理奥特曼、小马宝莉卡牌系列、网易蛋仔派对衍生周边、泡泡玛特茉莉等系列潮流游戏。

其中最受欢迎的是泡泡玛特,被称为“塑料茅台”。由于受欢迎,泡泡玛特等很多限量版产品都以十倍溢价出售,成为年轻人的新金融产品。

高价值的“小米”因其稀缺性而常常受到追捧。潮流盲盒价格虚高,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个IP的高人气。

泡泡玛特为何如此受欢迎?首先,与用户对潮流玩具、情感价值、社交传播的诉求密不可分。这也是泡泡玛特能够发展的根本原因。

“小米经济”是新消费理念的产物。调查数据显示,超过95%的时尚消费者年龄在15岁至40岁之间。尤其是Z世代(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年轻人),他们更愿意为自我愉悦、情感需求、“无用之物”买单。使用”来满足情感需求。

其次,年轻消费者更加注重个性化表达。 “谷子”产品通过独特的设计和文化内涵,吸引消费者购买来彰显个性,为自己的爱好买单。

泡泡玛特的IP矩阵涵盖了各种性格特质的元素,比如高傲才华横溢的小画家Molly、治愈系小男孩Dimoo、温柔个性强势的Yuki等。

正是对年轻人情感的精准捕捉,推动了泡泡玛特对IP和品类的持续探索和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自2016年诞生以来,已经发布了30多个系列,后期基本是两个月一次。其中大部分以盲盒的形式出现。消费者还没收藏完上一轮,下一轮的新品就已经上市了。它在货架上。

此外,社交网站的流行为潮流玩具的流通提供了一定的场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用户通过分享自己收藏的时尚玩具来增加个人影响力。也就是说,作为一种潮流玩具,泡泡玛特本身并不有价值,但被赋予了人类情感后,就有了自己的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对“小米”的喜爱,这个用户群体粘性极高,价值潜力巨大。截至2023年,中国泛二次元用户规模已突破5亿,其中Z世代为主要群体。据《中国二次元内容产业白皮书》显示,Z世代泛二次元用户比例可达95%。调查数据显示,Z世代是“吃粮”的主要消费群体。很多人每年人均小米消费超过1000元。

在线下场景中,“小米经济”也在如火如荼地发展。不少线下商场已开始布局“小米经济”,如上海百联ZX欢乐中心、北京BOM西凡里、成都天府红、武汉潮流盒子X118等。2023年,百联ZX欢乐中心(原华联商业)销售额大厦)将达到3亿元。武汉潮流盒子X118改造成二维模型后,出租率和月销售额均创出新高。

2、国内“小米经济”,能否靠摸泡泡玛特过河?

“小米经济”的爆发带动了资本市场尤其是A股市场相关概念股的股价上涨。华立科技、奥飞娱乐、鸿星股份等多只“小米经济”概念股表现不俗。

一些生产、销售文具、游戏装备、玩具、动漫等与IP紧密结合的产品的企业也获得了巨大的财富。

不完全统计,11月20日以来,主营业务为办公用品和跨境电商的广博股份已连续9个涨停,股价从7.01元/股飙升至最高18.78元/分享;现实风华文华连续6次涨停,股价从23.25元/股上涨至最高43.64元/股;主要从事百货零售的新世界也连续6次涨停,股价从6.86元/股上涨至最高13.2元/股。

在港股市场,代表企业有泡泡玛特、名创优品等。

作为“小米经济”的代表企业,泡泡玛特2023年实现营收63亿元,实现36.46%的增速;净利润10.88亿元,增速128.8%。今年泡泡玛特股价节节攀升,一度飙升至95港元高位,累计涨幅超过330%,市值超过千亿。要知道2022年,泡泡玛特股价跌至9.543港元,两年实现十倍涨幅。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也跻身2024年福布斯中国最佳CEO榜单,成为史上最年轻的白手起家企业家。早在2020年,王宁就直言,五年后泡泡玛特可能成为中国距离迪士尼最近的公司。如今,泡泡玛特市值已达到迪士尼总市值(2076亿元)的一半以上。

另一家在港股上市的潮流玩具公司名创优品,市值飙升至600亿港元。最新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名创优品集团总营收122.8亿元,同比增长22.8%。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上升3.7个百分点至44.1%,调整后净利润19.3亿元,调整后净利润率为15.7%。

如今,以“小米经济”为核心的泛二次元市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态产业链。

产业链上游是IP版权方,主要负责IP孵化,涵盖动漫、游戏、影视制作公司。他们通过精心打造的剧情、图形和独特的角色设计,为IP周边开发奠定了基础;

是发行人,围绕知识产权开发、生产和分销特定的产品形式。 IP周边产品的设计是重中之重,也是吸引消费者购买的重要因素,涵盖徽章、海报、卡片、挂件、立牌等。 、人物、娃娃等类型;

下游是负责具体销售的渠道公司,包括传统线上电商平台、二手网站、线下动漫展会及活动等,其中电商平台是主要销售渠道之一。动漫展览和活动更大的作用是提升品牌影响力,增强粉丝粘性。

在国内潮流玩具市场,近年来涌现出一波潮流玩具企业,分布在各个产业链,注重上游IP运营和下游零售布局。比如《十二楼文化》《若来》《》等都在上游布局IP; “酷乐潮玩”、“名创优品”正在布局下游零售渠道。

Labubu潮玩产品溢价超十倍,谷子经济破圈进入主流市场插图

较早发力的泡泡玛产业部,如今已经贯穿了潮流玩具行业的整个周期。泡泡玛特曾将自己定位为一家潮流玩具公司。现在公司业务的核心已经从产品转向IP,包括IP孵化、运营和零售。

纵观国内“小米经济”相关产业,“小米”产品形态呈现多元化特征。 IP衍生的市场空间想象不断释放,从卡牌、人偶、毛绒玩具、服装鞋包等具体产品,到游乐园服务场景,到影视影视的相关发展,电视作品等等。

作为先行者,泡泡玛特成功从最初的盲盒、人偶拓展到毛绒公仔,并拓展到线下公园的建设。在其规划中,未来流行的配饰也被提上了日程。泡泡玛特特别推出小野IP系列,还将推出床上用品及家居、服装、服饰等。

成立较早、布局全面的泡泡玛特,被业界视为“小米”行业的领军者。各产业链企业都在追随“泡泡玛特”过河。

3、潮玩品牌布局多IP战略,东南亚出海

整个“小米经济”产业链的核心是IP授权和发行渠道,这也是利润最高的部分。

虽然IP的创作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极具挑战性,但一旦IP爆款,版权方就可以享受到源源不断的IP授权收入回报。

授权方式包括独家授权、非独家授权等,授权费用根据IP的知名度、市场潜力等因素确定。一些热门IP的授权费用可能高达数千万元。授权公司获得版权后,根据官方艺术品进行设计和生产,然后将这些产品推向市场。

业内人士透露,按照最终零售价计算,IP授权费约为30%,而制作成本不超过10%。省级代理商进货成本比零售价低50%左右。根据IP的实力,通过渠道分销进货的成本大多在5.5-60%左右。热门IP的授权费用可达数百万,谷子产品利润空间较大,毛利率普遍在40%以上。

泡泡玛特的营收结构也证明了“IP”的吸金能力。

波玛特的IP分为三类,即自有IP、独家授权IP和非独家授权IP。一方面IP设计来自外部艺术家,另一部分来自内部IP原创工​​作室。比如小野,在财报中,泡泡玛特将自有IP和授权IP合并为艺人IP。

2024年上半年,泡泡玛特艺人IP实现收入36.88亿元,占总收入的81%。其中,《茉莉花》、《THE》、《骷髅熊猫》等经典IP分别实现收入7.82亿元、6.27亿元、5.75亿元,收入占比位列前三。

纵观泡泡玛特打造IP的成功经验,一方面与其独家签约设计师打造潮流IP密不可分。

2016年,泡泡玛特与设计师Kenny Wong签署战略合作,推出Molly星座系列潮流玩偶,大眼睛、嘟嘟嘴,造型倔强又可爱。随后,Molly IP不断衍生出一系列产品,大受欢迎。

另一方面,与其多IP战略不无关系。知识产权作为核心竞争壁垒,其生命周期是有限的。而且,随着市场竞争的加速和加剧,新的IP加速涌入。如何持续打造更多的IP矩阵,稳定自身竞争力? ,将是企业面临的考验。泡泡玛特并没有过多依赖某个IP,而是构建了一个IP矩阵。

“小米经济”赛道需要参与者不断突破、不断创新。仅仅依靠一个IP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掌握更多的IP,才能更快地进入国内外时尚娱乐市场的快车道,实现弯道超车。

发展多IP战略也是国内潮流娱乐公司的最新战略之一。自2016年起,名创优品已与全球150多家知名IP形象合作。如今,名创优品门店的日用品基本都带有IP联名标识,包括迪士尼、三丽鸥、精灵宝可梦、哈利波特等。

宣布今年将推出数千款产品,其中包括Panda Roll、Nook、Sleep等原创IP。此外,还将与迪士尼公主、米奇和朋友们、华纳猫和老鼠、蜡笔小新、哆啦A梦等合作。梦幻之梦等国际IP达成了更深层次的长期合作,也将与三丽鸥、吉川、标人等众多国内外热门IP签订新合约。

今年以来,泡泡玛特将业务重点瞄准海外市场。继上半年完成“在海外打造另一个泡泡玛特”目标后,泡泡玛特海外市场的增长仍在持续。三季报显示,泡泡玛特海外市场依然保持440%-445%的增速。增加。

除了泡泡玛特,越来越多的潮流玩具企业开始进军海外市场,主攻东南亚,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例如名创优品及其旗下TOP TOY、1983、寻找独角兽、黑玩等品牌和工作室,以及综合时尚零售品牌KKV等。

截至2024年3月,名创优品海外门店总数为2596家。名创优品一季度实现26%的总体增长,其中海外52.6%的增长功不可没。

去年年底,首家海外品牌旗舰店在泰国曼谷开业。根据52TOY今年1月公布的“海外百店计划”,其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尼、马来西亚、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的门店也将陆续开业。

随着小米经济热潮的持续,泡泡玛特的价值将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上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拍财经官方微信”,作者小九,36氪授权发布。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3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