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目科技再次递交招股书,拟主板上市,专注于智能网联汽车仿真测试技术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评论|颂歌

12月4日,在资本市场之外徘徊多年的赛木科技再次向港交所提交招股说明书,拟在主板上市,光大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

招股书显示,赛木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智能网联汽车(ICV)仿真测试技术的科技公司。主要从事智能网联汽车仿真测试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并提供相关测试、验证和评估解决方案。

智能网联汽车是指配备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制动器等装置,集成先进的通信和网络技术。

尽管赛木科技处于自动驾驶相关热门领域,但仍面临市场不成熟、业务依赖大客户、公司盈利能力存疑等挑战。

1、上市之路坎坷,曾获得华为、哈勃投资

从过往经验来看,赛木科技的上市之路可以说是相当坎坷——之前曾3次尝试进攻港交所,但均以失败告终。

2022年12月,赛木科技首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招股书,但申请信息在六个月后过期。此后又于2023年10月31日和2024年5月29日两次提交申请,仍然没有成功。

最新招股书显示,弗若斯特沙利文信息披露,以2023年营收计算,赛木科技是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验证和评估解决方案行业最大的市场参与者,市场份额约为5.3%。同时,其在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仿真测试软件及平台市场的市场份额约为5.9%。

目前,思慕科技的核心技术包括2018年自主开发并商业化的智能网联汽车仿真测试、验证和评估工具链Sim Pro,以及2021年自主开发的智能网联汽车FuSa和SOTIF分析工具Pro。

公司大部分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全部或部分基于Sim Pro和Pro,其中Sim Pro专注于L3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测试。

赛目科技再次递交招股书,拟主板上市,专注于智能网联汽车仿真测试技术插图

(图/图网,基于VRF协议)

但国内自动驾驶技术仍处于L2量产阶段,市场仍需培育。我国L3及以上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仍较低,且由于市场准入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出台,尚未达到市场投放阶段,只能用于特定场景进行测试和示范。

招股书披露,L3级智能网联汽车预计将于2025年下半年在中国上市,2030年销量预计约为710万辆,约占2030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规模的18.8% 。

赛木科技在风险因素中也提到,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及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验证评估解决方案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可能会出现不可预见的变化和不确定性。

因此,赛木科技也面临着发展前景不明朗的风险。

赛木科技最早成立于2014年,最初赛迪集团和网络安全公司北京邦邦分别持有51%和49%的股份。

该公司最初的目标不是从事自动驾驶相关业务,而是从事移动应用网络漏洞检测业务。然而,赛迪集团与北京邦邦的合作却并未如愿。直到2018年现任管理团队投资赛木科技,公司才开始商业运营。

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董事长为胡大林,总经理、董事会秘书为何峰,副总经理马雷,财务总监为梁军。

2018年以来,赛木科技已获得三轮融资。 2020年1月,共青城致远投资赛木科技。

2021年7月,哈勃投资、顺亿科技、基石基金、中信证券投资等机构作为A轮投资者投资赛木科技。其中,哈勃投资是华为于2019年4月成立的投资机构。

2022年3月和2022年5月,赛木科技又获得A+轮投资。投资方包括中关村科学城和共青城军事合作。

赛目科技再次递交招股书,拟主板上市,专注于智能网联汽车仿真测试技术插图1

上市前,管理团队全资持有的空格科技持有赛木科技30.2%的股份。

其中,董事长胡大林持有航天科技约64.1%的股份。此外,赛迪集团持股28.1%,北京邦邦持股2.9%。 A轮投资者合计持股14.1%,A+轮投资者合计持股5.6%。

2、净利率持续下降,长期盈利能力存疑

招股书显示,赛木科技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上半年(以下简称“报告期”)营收分别约为1.07亿元、1.45亿元、1.76亿元、5556万元。

赛目科技再次递交招股书,拟主板上市,专注于智能网联汽车仿真测试技术插图2

具体来说,报告期内各业务板块情况:

智能网联汽车仿真测试软件及平台产品收入分别为6078万元、8110万元、1亿元和3132.1万元,分别占收入的56.9%、55.8%、57.2%和56.4%。可见,该业务是公司营收的支柱。

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平台及其他产品收入分别为4192.1万元、3945.4万元、1992.1万元、1090.3万元,占比分别为39.2%、27.1%、11.3%、19.6%。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及相关服务收入分别为225.4万元、1244万元、3897万元、663.8万元,占比分别为2.1%、8.6%、22.2%、12%。

此外,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分别为59.9%、65.6%、70.9%和70.3%。

报告期内,赛木科技年/期利润分别为3757.1万元、4868.6万元、5343.1万元、-459.9万元;调整后年/期利润分别为3860.7万元、5039.4万元、5497.5万元。万元和-384万元。

2023年上半年,赛木科技还亏损1106.5万元。对于上半年连续两年亏损,赛木科技解释称,主要是下半年交付的项目和录得的收入普遍高于上半年。半年的时间,2023年上半年和2024年上半年的收入和收入均无法弥补期间发生的成本和费用。

报告期内,赛木科技净利润率分别为35.1%、33.5%、30.4%和-8.3%。

赛木科技还预计,其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财年净利润率将下降,主要是由于其他收入减少(主要是政府补贴减少)、销售和营销费用增加所致。销售和营销团队的扩大、研发摊销和折旧费用的增加导致研发费用的增加等。

这也说明公司盈利能力波动较大,净利润率持续下降也给未来盈利能力打上了问号。

《子弹财经》注意到,赛木科技的运营成本直接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支出分别为2710万元、3880万元、7640万元、4110万元。公司现有研发人员135人,占员工总数的73.8%。

赛目科技再次递交招股书,拟主板上市,专注于智能网联汽车仿真测试技术插图3

(图/图网,基于VRF协议)

赛木科技表示,公司在业务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大量运营成本。按占总收入的比例计算,报告期内,公司总营业成本(包括研发费用、销售及营销费用、一般管理费用)分别占公司各自约42.5%、43.7%、62.9%以及期内总收入的110%。

赛木科技预计未来将继续承担大量运营成本以进一步扩大公司业务,但不能保证他们将按计划成功执行公司业务战略。

截至各报告期末,赛木科技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8183.7万元、1.51亿元、1.18亿元、3409万元。

3、对大客户依赖,合作关系不稳定

除了盈利能力存疑,赛木科技还面临客户集中度风险。

招股书显示,赛木科技的客户包括国有企业、政府部门、汽车制造商和科技公司。

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名客户的收入分别约为9,990万元、9,780万元、9,800万元、4,230万元,分别占公司总收入的93.4%、67.2%、55.8%、76.1%分别。

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分别约为4170万元、3550万元、4000万元及1660万元,分别占公司总收入约39%、24.4%、22.8%及29.8%。

《子弹财经》注意到,报告期内,赛木科技第一大客户发生变化。

2021年,他们最大的客户是客户A,一家国企; 2022年成为“相关客户”,中国信息通信技术解决方案及智能设备提供商;

2023年,最大客户为客户G,一家从事软硬件产品技术开发的公司; 2024年上半年成为客户I,主要从事提供自动驾驶技术及运营服务的公司。

客户集中度高、第一大客户频繁变更,表明公司与客户的合作关系不稳定,这也导致赛木科技营收波动较大,经营风险加大。

赛目科技再次递交招股书,拟主板上市,专注于智能网联汽车仿真测试技术插图4

此外,赛木科技还存在应收账款回收缓慢的问题。

招股说明书披露,公司目前面临向客户收取贸易应收款和应收票据的信用风险,一般给予客户最长180天的信用期。

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净额分别为4,942.2万元、1.4亿元、1.66亿元、1.5亿元。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对应的周转天数分别为113.2天、237.8天、317.5天和517.1天。

截至各期末,公司账龄超过一年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分别约为800万元、1360万元、4540万元、3550万元。

如果该等应付赛木科技的大额款项未能按时结算或出现重大减值,赛木科技的业绩、流动性和盈利能力将受到不利影响。

除了客户端不稳定因素外,赛木科技还面临供应链端供应商高度集中的风险。

报告期内,赛木科技向前五名供应商的集中采购额分别占公司采购总额约99.6%、97.3%、98.6%和99.5%。

赛目科技再次递交招股书,拟主板上市,专注于智能网联汽车仿真测试技术插图5

(图/图网,基于VRF协议)

公司向最大供应商的采购量分别占总采购量的35.1%、86.2%、87.7%和93.5%。

赛木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不能保证未来不会面临供应商集中度相关的风险。

在自动驾驶相关领域,赛木科技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但公司管理层也需要警惕公司经营本身以及上述行业现状带来的一些发展挑战。

未来,“子弹财经”将持续关注赛木科技第四次IPO能否成功。

*文中标题图片来自:Photo ,基于VRF协议。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3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