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贝索斯的回归,云市场的领头羊亚马逊AWS能否在AI领域赶上微软云和谷歌云,重新夺回自己的地位?
AWS试图弥补人工智能的短板
辞去亚马逊首席执行官职务三年半后,贝佐斯本月宣布回归。
许久不见的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近日接受了媒体采访。贝佐斯表示,他95%的精力都在人工智能上。 “现代人工智能是一个水平赋能层,可以用来改进一切,并将出现在一切事物中。”
不过,一个有趣的场景是,主持人说AWS没有自己的大语言模型,贝索斯很快就说“你太忙了”,因为AWS刚刚发布了基础大语言模型Nova的公告。
这段对话的背后,也隐藏着尴尬。作为全球云市场的领导者,AWS在AI方面的进展显然不如老对手——微软云和谷歌云。
因此,在最近的2024 Re:会议上,这也是亚马逊AWS最重要的年度会议,AWS基本上都是围绕AI展开和布局的。
亚马逊Jassy也在上任三年后首次登上Re:大会舞台,并宣布推出六款全新基础款。这些产品被命名为“Nova”,包括文本生成模型、图像生成和视频生成模型。成本比竞争对手低75%,激发客户购买意向。此外,亚马逊预计将在 2025 年中期推出一个大型生成模型,可以以任何方式输入并以任何方式输出。
除了新的基础款之外,亚马逊还宣布将推出新一代人工智能芯片3,其速度比上一代快四倍,并宣布与亚马逊合作开发全球最大的AI超级计算机。
AWS公用事业计算高级副总裁Peter表示,AWS将专注于增加单个系统的容量,而不是采取“横向扩展”的方式,构建多个相同的系统来将工作负载分配到多台机器上。 “我们构建更大模型的方法是构建更强大的服务器。”
AWS还降低了Q的使用成本,起价为每月20美元,低于微软365和谷歌Duet AI每月30美元,这引起了客户的关注。
在AI战略追赶朋友的路上,AWS也经历着频繁的领导层变动。
今年6月,担任AWS首席执行官三年的Adam正式宣布辞职,由高级副总裁Matt接任。
过去三年,AWS的业务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收入增长大幅放缓。 2023年,AWS的收入增速降至12%左右,为历史最慢增速。而且,在亚当任职期间,AWS还经历了多轮大规模裁员,裁掉了超过27000名员工。
AWS在大中华区的业务也受到影响,人员调整频繁。 2023年,AWS大中华区将换帅,原百度集团副总裁褚瑞松将接替张文毅。此前,AWS大中华区副总裁田卓、段伟志也跳槽到了微软云。
今年6月,AWS大中华区负责大客户的Top Acct部门负责人梁岩也被微软云聘用。大量高管加入友好商业阵营,揭示了AWS在AI时代的尴尬处境。
“亚马逊比微软落后 6 个月”
过去两年,一直在人工智能服务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亚马逊发现自己一夜之间落后了。
亚马逊确实于 2023 年 4 月发布了自己的大型语言模型,名为 Titan,也就是爆炸性发布几个月后,但它并没有催生出像聊天机器人这样具有开创性的产品。
同月,亚马逊AWS还推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允许企业将自己的数据整合到人工智能算法中来构建产品。
“对于亚马逊来说,我们真正谈论的是落后微软六个月,”信息技术分析师兼投资组合经理克里斯·麦克(Chris Mack)说。
由于微软和谷歌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竞争压力,AWS于2023年9月投资。这是生成式AI领域的后起之秀。它由一位前高管于2021年创立,被视为竞争对手。 。 AWS希望创建一个类似于微软和谷歌之间的模式。获得投资后,它将以AWS作为“主要云提供商”,并使用AWS的AI机器学习加速器芯片“”和推理加速器芯片“”。双方还将合作开发AI芯片。 AWS的投资分为两部分,总计40亿美元。
推出大约一年后,即 2023 年 11 月,AWS 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年度客户大会 re: 上宣布了其人工智能战略计划:推出一款名为 Q 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工具的面向企业的软件,重点强调了其服务。 AWS还推出了针对人工智能优化的新版计算芯片,并宣布扩大与人工智能芯片巨头的合作伙伴关系。
时任AWS首席执行官Adam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将重塑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接触到的每一个应用程序”,“我们已经准备好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帮助客户重塑”。 。但这些言论却落后了包括中国主要云计算公司在内的美国竞争对手一大步。
这次会议结束后,并没有太大的噪音。毕竟,关于人工智能创新的新闻每天都在不断,竞争对手也来来去去。与微软在生成式AI方面的势头相比,AWS明显落后。
早在2021年,即推出前一年,微软就将其模型和技术集成到Azure平台中,并推出了Azure服务。 2019年,微软在华首次投资10亿美元。推出后不久,这家科技巨头将其整合到其 Azure 云业务中。其工具将人工智能功能嵌入到企业广泛使用的应用程序中,包括 Excel、Word 和 Teams。
就连华尔街也形成了“排除亚马逊”的论调。以至于亚马逊首席执行官安迪·贾西(Andy Jassy)不得不在 2024 年 2 月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反驳说,“生成式人工智能现在并将成为整个亚马逊公司重点关注和投资的领域。”安迪·贾西 (Andy Jassy) 将于 2021 年接替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 (Jeff Bezos)。他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在未来几年带来“数百亿美元”的收入。
“我们继续看到希望使用 AWS 进行长期生成式 AI 工作的客户的势头。” Andy Jassy重申,似乎反驳了微软是人工智能首选合作伙伴的观点。
此前,2023年12月,瑞银分析师对100多家企业软件购买者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微软云Azure是目前运行人工智能工作负载的企业最受欢迎的选择,6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正在使用Azure服务。 AWS 略微落后,52% 的受访者表示使用过,这表明企业使用了不止一家提供商的服务。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51%的受访者表示,未来开展生成式人工智能项目时,最有可能使用Azure,只有29%的人会选择AWS。瑞银分析师卡尔表示:“调查结果表明,展望未来,Azure相对于AWS的优势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如果AWS不竭尽全力改变人工智能的势头,未来将面临难题。业内还有一种说法,人工智能已经是云服务的下一个战场。全球云计算公司或将重新洗牌智能计算服务格局。
收入增长的潜在风险
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云厂商收入增长的推动作用已经非常明显。微软云和谷歌云在这一波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中,明显缩小了与云计算领头羊AWS的差距。
最初,随着企业削减信息技术支出,AWS、微软 Azure 和谷歌云的销售增长放缓。然而,2023年第三季度是一个明显的分界点。微软Azure和谷歌云率先反弹。
本季度,微软智能云部门(包括Azure、企业服务)收入达到243亿美元。收入增长结束了连续多个季度的下滑,达到19.4%,并此后连续五个季度持续增长。所有收入增长率都稳定在20%左右。
谷歌云本季度创下近八个季度以来的最低收入增速,此后一直在攀升,从2023年第三季度的同比增长22.4%迅速上升至同比增长35% 2024 年第三季度的增长率为 %。收入也从 84.1 亿美元增加到最新的 113.5 亿美元。
相比之下,较晚部署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亚马逊AWS,其收入增长的突然增加要晚得多。 2024年第一季度,AWS实现营收250.37亿美元,同比增长17.3%,较上季度13.2%的增速直接提升近4个百分点,并保持增速随后两个季度分别增长18.7%和19%。收入增长率。
在最新的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中,亚马逊、微软、谷歌的管理层也提到了AI业务对各自业务的驱动作用。
微软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议中透露,来自Azure和其他云服务的收入增长了33%,高于市场预期的29.4%,其中12个百分点来自其人工智能(AI)服务,这一比例较上一季度有所增长为 11 个百分点。
谷歌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宣布,过去六个月谷歌API的使用量激增了14倍。
尽管亚马逊并未在财报中披露生成式AI对AWS业务增长的具体贡献,但亚马逊CEO安迪·贾西在电话会议中透露,生成式AI已经成为AWS公司拥有数百亿营收运行率的业务,并且“持续增长”。以三位数的年增长率增长。”其增长率也是AWS本身当前增长率的三倍以上。
尽管从云业务收入来看,亚马逊AWS在2024年第三季度仍是绝对“老大”,实现收入274.52亿美元,高于微软智能云的240.9亿美元和谷歌云的113.5亿美元。但如果从收入增长来看,AWS 2024 年 Q3 收入同比增长 19%,但增速仍低于谷歌( Cloud 同比增长 35%)和微软的云业务(Azure首次单独披露业务收入增速)33%)。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AWS并不能像一些人认为的那样被排除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之外。该公司正在发起人工智能反击。 AWS能否实现扭亏为盈还有待观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数智前线”,作者:施兆洲湘月,36氪经授权发布。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3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