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2015年至2020年驻扎印度,专注于电子及相关行业工厂的机电设备工程及安装服务,深度融入印度的变化和发展。
2020年起,鉴于形势变化,我在中国等待印度签证大规模放宽和两国直航恢复,2023年上半年我再次获得签证返回印度。
面对同属单一国家但国情复杂、充满机遇与风险的印度市场,如何稳健地进行投资布局、实现共赢并在必要时有效退出,笔者在此发表个人见解。
企业出海先合规
对于有意拓展海外市场的中国企业来说,这不仅关乎企业利益和声誉,更是确保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石。
在制造业及相关产业国际化进程中,不少国内企业常常面临议价能力有限的困境,这主要源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拼命三郎”心态,在很多项目投资中急于求成,不自觉地缴纳了高额“学费”。
以某公司2012年前后中标印度新德里一个大项目为例,该公司在前期调研不充分、对印度就业体系了解不够的情况下,迅速租用了大型办公空间,并大幅扩充了直接聘用当地员工的团队。
项目因故终止后,面临巨额裁员及赔偿问题的尴尬局面。由于前期人力资源架构设计不充分,印度员工充分利用劳动合同条款维护自身权益,裁员问题进展缓慢,最终以额外花费600多万人民币解决,远超预期。项目结算耗时近两年。
这反映出国际项目运作中忽视本地化研究和风险评估的严重后果。印度就业市场有其特殊性,比如员工频繁跳槽以寻求加薪,这就要求企业在招聘时有更深的预见性。员工解雇程序和试用期责任需要明确规定,以确保雇佣关系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境内企业在海外投资时,应当高度重视派驻海外一线团队的建设,充分尊重和信任一线团队对东道国国情和地方政策的深入了解,按照多边法律要求构建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并在必要时为企业提供合法的退出路径,确保企业在国际仲裁或诉讼中占据有利地位。
由于不少中国企业在印度陷入经营不善的困境,国内舆论形成了“印度营商环境不靠谱”的氛围,但事实上,不少国际品牌在印度依然稳步发展,比如三星电子。
三星在印度的手机和通讯部门在2016年至2023年期间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盈利能力稳步提升。印度庞大的人口基数、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和产能提升,以及政府积极的招商引资政策,为三星等外国公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016年,三星电子在印度的营业额为4700亿卢比,2023年将达到9890亿卢比。
印度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大幅增长
过去二十年,印度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大幅增长,从2000/2001年到2023/2024年增长了20倍。
在众多来源国投资中,排名前几位的是毛里求斯(25.64%)、新加坡(23.35%)、美国(9.46%)、荷兰(6.91%)和日本(6.22%),中国投资虽然也做出了一定贡献,但还未占据主导地位。
纵观印度各地FDI分布情况,不难发现投资热点主要集中在印度的经济中心地区。孟买所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以近30%的高占比遥遥领先,其次是科技中心班加罗尔所在的卡纳塔克邦,以及印度总理莫迪的家乡古吉拉特邦。这些地区各自拥有独特的经济吸引力和发展潜力。
此外,德里和泰米尔纳德邦也是不容忽视的投资热点地区,三一重工、美的集团等不少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中国企业都将目光瞄准了马哈拉施特拉邦等经济活跃地区。
当然,一些中国企业倾向于将投资集中在新德里或其周边地区,这种选择背后的动机或许值得进一步探究。
印度近年来对外资政策有所调整,特别是对来自陆地相邻国家的投资设立了更为严格的审查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内地和香港对印度的直接投资。
这种政策调整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两国产业结构竞争、经济战略考量甚至意识形态差异等复杂因素,预示着未来两国经济合作与竞争格局的进一步演变。
印度过去几十年经济发展的成就不容忽视,其大型集团和贵族企业的崛起为该国经济和产业结构发展增添了独特的色彩。对于寻求海外扩张的中国企业来说,深入了解印度市场、灵活应对政策变化、准确定位投资领域和区域是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关键。
收紧围栏
2020年以来,不少中国企业在印度遭遇了涉及员工的税收征收、罚款及相关案件,主要由印度所得税部门或税务机关发起,追溯企业过去的经营行为,追溯期有时长达6年甚至更长。“印度是个坑”的说法越来越流行。
但从现有的公开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印度政府的征税行动不仅针对中国企业,还针对印度本土企业和其他外资企业,这体现了印度税务部门在特定时期的广泛审查和调整策略。
尤其是2020年疫情发生后,笔者预测,由于印度经济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其税务部门可能会加大审计力度,以弥补财政收入的缺口。
政府征收税收或进行相关调查有法律依据,企业应确保其税务管理合规,并经受税务机关的审计和追踪。这就要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仅要遵守税法,还要通过有效的税务筹划和管理,提高应对税务风险的能力。
以三星电子在印度市场的经验为例,他们聘请了曾在印度高级税务部门工作过的退休官员或管理人员,以他们熟悉的政府运作方式指导三星印度的合规工作,有效地构建了坚实的基础。
篱笆坚固了,就不容易有漏洞,进出也不容易。政府就像打牌的庄家,做庄家要有规则,企业就像玩牌的玩家,不能总是占庄家的便宜。
印度正在迎头赶上
中印是山水相连、密不可分的邻国,地理上相距甚近,两国和两国人民有着天然的相互了解的需要,但中间隔着喜马拉雅山,相互观察远远不够。
我在印度长期工作和生活中,结识了印度社会各界的各种朋友,深刻体会到,一些印度人往往对中国朋友有这样一种印象:做事高效,追求利益时迅速甚至激进,投资和决策时果断。
然而,这种行为方式可能会被一些印度人误解为中国人喜欢逃避法律或触碰道德的界限。
近年来,国内朋友对印度的印象有些刻板,印度因个别社会问题,经常被贴上环境危险国家的标签。此类事件在印度确实存在,有时显得比较突出,但其普遍性和严重性往往被社交媒体放大。近年来,印度在保障妇女权益和社会尊重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和提升,体现了印度社会对性别平等和妇女安全日益重视。
如果回溯到1990年前后,中印之间的差距还没有那么明显,印度在铁路里程、基础设施、计算机产业、国际影响力等很多方面甚至还占有明显优势。
正如一位在中国生活多年、熟悉中印美三国情况的老教授所说,印度混淆了“两个王和四个2”,落后于中国。
印度不愿放弃,也在奋起直追。假以时日,印度建国时尼赫鲁总理的大国抱负或许会重回正轨。对于这一无法避免、无法阻挡的趋势,中国必须有更大的视野和胸怀,早日做好建设性的准备。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