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智谷潮流出品 | ID:
“你会走吗?你配得上吗?这件破烂的斗篷。你会战斗吗?战斗吧,带着最卑微的梦想。向着黑夜里的呜咽和咆哮。”——《孤独的勇士》
这是一届属于中国人的奥运会。
郑琴文惊艳亮相,潘占乐如神仙下凡,40枚金牌创造了历史;中国科技公司阿里巴巴推动云计算超越卫星,成为奥运会主要转播技术。
92年前,当一个中国人(且仅有一人)第一次踏上奥运舞台时,那位勇敢的人不会想到,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这场体育盛会会改变中国,也会被中国铭记为改变。
中国与奥运会的第一次接触是在1931年,那一年我们与国际奥委会结为朋友,取得了参赛资格。刚开始接触的时候,中国人还不叫它“奥运会”,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南开大学创始人张伯苓叫它“世运会”,庄重、隆重、有品位。
1932年7月30日,第十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赛前,中国体育界极力主张参赛,但当时的主管部门以“时间紧迫,准备不足”为由,暂时决定不提供经费支持。在沦陷的东北,伪满政权趁机开始捏造“新国家”派人参赛的舆论,并公开点名全国百米纪录保持者、“亚洲飞人”刘长春。
刘长春出生于大连,曾就读于东北大学。东北大学是张作霖创办的,是当时中国培养体育人才的基地。九一八事变后,刘长春随东北大学逃往北京。
遭受污蔑后的刘长春愤怒地在《大公报》发表公开声明:“只要我的良心还在,我的血还在流,我怎能忘记我的祖国,去给一个傀儡国家当奴隶?”
为了正名,中国奥委会紧急电告国际奥委会,申请追加报名,并立即得到了“同意”的答复。这时,张学良毅然挺身而出,慷慨解囊8000银元,支持刘长春代表中国参赛。
当年7月8日,刘长春和教练宋俊富在上海登上了开往大洋彼岸的邮轮,在海上的日子里,刘长春坚持训练,在漂泊了21天后,终于在7月29日下午抵达洛杉矶,赶上了奥运会开幕式。第二天,刘长春独自出席了奥运会开幕式,并参加了100米和200米短跑项目,分别跑出了11.1秒和21.9秒的成绩。
这是刘长春的“一个人的奥运会”,他的“特种兵式”奥运之旅,与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人类第一个脚印一样意义重大。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那么高亢,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此走向繁荣富强。”——《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历史是一位幽默高手,它似乎写好了这样的剧本:中国代表团每次首次亮相奥运会,都只有一名运动员参赛。
20年后,1952年芬兰赫尔辛基奥运会上,又重演了中国“一个人的奥运会”。
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年,但国际新秩序尚未稳定。1952年奥运会前夕,中华人民共和国积极争取参加原定于7月19日开幕的奥运会,但国际奥委会直到7月17日才批准,决议同意新中国组团参赛。
消息传到国内,40人的代表团匆匆启程。抵达赫尔辛基时,比赛已经进行了10天,100米仰泳只有吴传宇一人闯入。1分12秒3的成绩微不足道,历史将记录下来。更何况,五星红旗首次出现在奥运会上。
两年后,吴传宇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年仅26岁。然而,奥运的“遗憾”却还在继续。
谁也没有想到,囿于复杂的国际关系,直到30年后的1984年,中国的年轻一代才从他手中接过了奥运接力棒,地点还是洛杉矶,刘长春留下“第一个足迹”的城市。
1984年,中国人口10.37亿,世界人口47.8亿,占21%多,中国这块重要的拼图完成之后,奥运会规模迅速扩大,终于代表了全人类。那一年,东方巨龙已经苏醒,改革开放如火如荼,中英签署联合宣言,北大学生在国庆庆典上打出“小平你好”的横幅,成为传奇。
那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共获得15枚金牌、8枚银牌、9枚铜牌,位列奖牌榜第四位,这个排名比当时中国GDP世界第8位的排名要高出不少,当时中国的GDP只有美国的6.4%,但金牌数却能达到美国的18%。在体育上超越英美的进度显然比在经济上要快。
那届奥运会,中国人民记住了许海峰,他为中国赢得了第一枚奥运金牌,给改革开放初期正在探索、奋斗的人们带来了信心。
那届奥运会,全世界都爱上了李宁,他一举夺得自由体操、跳马、吊环三枚金牌,被誉为“体操王子”,24年后,李宁将以意想不到的新角色,在奥运舞台上斩获最高荣誉,为世人带来璀璨光芒。
“古代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古代东方有一群人,他们都是龙的传人。”——《龙的传人》
2008年8月9日凌晨0点,北京鸟巢,奥运会开幕式落下帷幕,迎来了经典的一幕。
李宁手持火炬,在钢丝网下缓缓升起。在明亮的夜空中,他绕着鸟巢翱翔,所到之处,祥云开道。绕行一圈后,李宁来到主火炬架前,缓缓升空。钢丝网点燃,火焰迅速蔓延升腾,红色的圣火架上熊熊燃烧,绽放出绚丽的光芒——仪式结束了。
李宁手持火炬悬挂在钢丝上绕场一周,这需要非凡的臂力和耐力,不知李宁是否有那么一刻,梦回24年前在洛杉矶的那个夏天,那时的他正值巅峰,无所不能,名扬天下。
这次开幕式就像一场梦,至今还活在国人的脑海中,很多人称之为“史上最佳”,根本没有“最佳”,他们也不接受任何反驳。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共夺得48枚金牌,超越美国,位居金牌榜首位。
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从此,中国人看奥运的兴趣不再是“只为金牌”,宽容失败、享受快乐逐渐成为共识。
这一年,中国的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三位,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984年的2.52%上升到7.15%。两年后的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此,中国经济开始强起来。
从1984年到2008年,中国人用了24年的时间,完成了从“参加奥运会”到“举办奥运会”的跨越。
从2008年到2020年,中国人用12年的时间,完成从“举办奥运”到“重建奥运”的演变。
中国奥运故事在新的维度上揭开了新的篇章。
“我的大门永远敞开,我张开双臂等你,我们一拥抱就会有默契,你也会爱上这里。”——《北京欢迎你》
奥运会本质上是一场四年一届的“秀”,以“既受欢迎又受好评”为目标,国际奥委会是编剧、制片人,主办城市是导演,数万名运动员是演员。
在电视发明之前,观看奥运会的唯一方式就是到场馆观看,奥运会期间,到场观众人数超过一百万。
直到1964年东京奥运会,“电视+卫星”组合才成功形成,节目才终于超越了直播,进入了“全球共享同一时刻”的播出时代:
2000年悉尼奥运会,全球有36亿人通过电视收看;
2004年雅典奥运会,39亿人;
2008年北京奥运会,40亿人;
2012年伦敦奥运会和2016年里约奥运会后,电视观众数量又回落至36亿。
奥运会降温了吗?里约奥运会后,国际奥委会有了强烈的危机感。
奥运会空前的成功,是建立在电视黄金时代的基础上的,整个基础设施都是按照“电视+卫星”的设想来建设的。而此时,移动互联网风起云涌,除了大屏幕,小屏幕也层出不穷。电视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如果不做出改变,奥运会将岌岌可危。
2017年,国际奥委会作出重要决定:拥抱数字技术,推动奥运会进入“云”时代。
他们选择中国的阿里巴巴作为这个庞大项目的技术合作伙伴,这在当时是一个大胆的决定,因为当时全球最大的云计算公司是美国的亚马逊,而阿里云只是亚太第一、全球第三。
但从发展的角度来说,相信阿里巴巴就是相信中国,相信未来。
没有人会质疑这个选择,因为当时中国占全球经济的比重已经超过15%,相比之下,2008年还与中国并驾齐驱的日本只占6%,已经不再是一个水平了。
中国还拥有全球最多的奥运观众、全球最多的网民、全球最发达的消费互联网,阿里云是中国云计算的先行者,可以服务12306、服务“双11”,服务80%的中国科技企业,国际奥委会有理由相信,同样可以服务奥运会数字化转型。
国际奥委会与阿里巴巴从一开始就做好了长期合作的准备,双方签订的合作期限长达12年,涵盖6届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阿里巴巴每两年提交一次报告。
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答卷:奥运会在云端直播,合作的数字平台共产生280亿次视频观看量,较2016年里约奥运会增长139%。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评论说:
东京奥运会是有史以来数字平台上观看人数最多的奥运会,也是有史以来第一届直播的奥运会。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答卷:核心系统100%运行在阿里云上,成为史上首个“云上奥运”。奥运转播服务(OBS)与阿里云联合打造“奥运转播云”,为全球提供超过6000小时的转播内容。
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评论说:
阿里巴巴在奥运会数字化转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阿里云的技术为奥运会树立了新的标准。
阿里云助力云计算首次超越卫星成为奥运转播主力手段
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答案:超过三分之二的奥运转播信号通过阿里云支持的云网络从巴黎传输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云计算首次超越卫星,成为奥运会主转播方式,阿里云“多机位回放系统”(俗称“子弹时间”)在巴黎14座场馆部署,覆盖21个赛事,并运用AI技术革新观赛体验。
多摄像机回放系统在巴黎奥运会资格赛期间进行了测试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阿里巴巴的人工智能技术将巴黎奥运会的转播推向新的高度。
“我相信自由,我相信希望,我相信我能用双手触摸天空,有你在我身边让生活更加新鲜,每一刻都是美好的,我相信。”——《我相信》
7年时间,阿里巴巴用“云+AI”成功再现了奥运。
对于主办城市来说,“奥运云”是一场成本革命。传统转播模式下,由一线人员制作比赛内容,然后传回国内;信号上传到云端后,内容制作可由云端的后端人员进行。
携手国际奥委会七年来,阿里云也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壮大,在全球30个地域建设了89个可用区、3200多个边缘节点,这套基础设施成为奥运会全球云转播的坚实保障。
所以我们看到,巴黎奥运会广播中心的面积比2020年的东京少了13%,比2016年的里约少了23%;巴黎组委会提供的电力比东京少了44%,比里约少了72%。
对于广电本身而言,“云+AI”重塑了“采、传、编、播、存”的全流程,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传输”环节。卫星传输虽然简单直接,但信道资源有限;光缆传输虽然稳定,但铺设和维护成本高。相比之下,云传输灵活、经济、可扩展性强,拥有前所未有的“内容容量”。
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首席执行官贾尼斯·埃克萨克斯透露,为本届奥运会制作了1.1万小时的超高清内容,相当于450天的内容,制作的内容量比上届东京奥运会增加了40%,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的3倍。
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本届巴黎奥运会,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项目,更多的运动员参赛,甚至可以选择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评论员。
阿里云为巴黎奥运会14个场馆提供AI增强多摄像机回放系统
阿里云直播技术专家张彦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基于“云”强大的扩展性,除了中性的公共信号外,还可以加入更多个性化的单边信号,为观众提供更多的观看角度,比如将更多焦点放在自己喜欢的运动员身上。
“让每一项赛事、每一位运动员都被看到,让更多的观众有参与感、融入感,享受到奥林匹克精神,这才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体现,也是奥运会更有看点的原因。”
在巴黎,一些“新面孔”锁定了奥运席位,滑板、冲浪、攀岩、小轮车等项目被保留,还加入了霹雳舞,在传统观念里,霹雳舞往往是舞台表演,但现在它已经成为了一项运动,这些项目的意图显然是为了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
全面云迁移后,奥运转播拥有了以前难以想象的容量,未来国际奥委会将敢于张开双臂,拥抱更多精彩的新项目,除了“更快、更高、更强”,我们还可以加上“看起来更好”。
从观众反馈来看,本届奥运会的观赛体验可以说是史上最佳,打开拥有转播权的视频网站,就能看到从早上到晚上所有比赛的清晰列表,中国队的赛程安排、决赛时间,所有比赛都可以观看,还能选择解说员和观点,和以前必须坐在电视机前听电视台安排的局面完全不同。
体验优化的自然结果是收视率的激增。“今年,云计算首次超越卫星,成为奥运会的主要转播方式。预计全球一半的人口将收看奥运会。”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首席执行官贾尼斯·埃克萨克斯说。
从美国到德国,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奥运收视率不断刷新纪录,全球奥运观众人数重回40亿高峰,悲观的声音逐渐消退。
从历史角度看,巴黎奥运会是一届承接过去与未来的奥运会。
三分之二的转播信号是通过云端传输的。云计算已经超越卫星,真正成为转播的主要技术。这是过去的延续。奥运会上云之后,数据活了起来,比赛活了起来,AI等创新也活了起来。我们玩得开心,这就是齐侯。
可以想象,全球观众坐在家里,戴着头显以沉浸式的方式观看奥运会的那一天,或许已经不远了。
中国与奥运的故事,是中国“做大”奥运金牌的故事,也是中国“做大”奥运会本身的故事。
从1932年到2024年,从“一个人”到“一朵云”,中国人民在奥运热土上努力证明自己,乐于奉献、乐于分享,不断提升我们与奥林匹克关系的维度。
该放松的时候放松,该严肃的时候严肃,这是中国人对待奥运的态度,大概也是中国人的精神基础吧。
原创不易,谢谢大家支持!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