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华发集团发布公告,拟与公司控股股东珠海华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发集团”)或其子公司开展存量商品房及配套车位交易业务(含符合预售条件的房屋,以下统称“存量商品房”),交易总金额不超过120亿元。
在广东省,珠海的政策出台时间落后于广州增城、江门、惠州、深圳等,但从交易金额来看,珠海市国资存量房收购计划涉及金额高达120亿元,在已公布收购计划的城市中属于较大的交易规模。
珠海国资启动存量房收购
具体而言,交易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商品房直销、房地产项目公司股权出售等;交易价格以具备相关资质的资产评估公司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为依据,确定最终成交价格并签订正式合同;且交易的主要目的是助力珠海加快住房租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盘活存量住房,切实增加保障性住房、人才住房和商业租赁住房供给。
对于本次交易的目的及对公司的影响,华发集团表示,本次交易是为了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工作部署,助力珠海市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完善“市场+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同时盘活公司存量资产,进一步促进销售,稳定现金流。
据官网介绍,珠海华发实业有限公司(华发集团)是承接华发集团房地产开发板块的平台公司,华发集团实际控制人为珠海市国资委。财务数据显示,华发集团今年一季度营收70亿元,同比下降41.46%;归母净利润3.49亿元,同比下降35.3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不足6亿元,同比下降95%。
事实上,此前华发集团曾与中远海运集团进行过仓储方面的试点工作。
7月31日,华发集团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珠海华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拟将其全资子公司华本公司名下存量房产以转让其所持有的华本公司100%股权的方式转让给珠海安居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海安居集团”),转让价格为人民币26556.29万元。
华本公司主要开展以旧换新房地产收购业务,截至目前,华本公司已成立75家全资子公司,共收购住宅物业79处。
值得一提的是,据微信公众号“珠海发布”消息,8月8日上午,华发集团、珠海安居集团与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将为安居集团提供总额不超过200亿元的银行综合授信支持,三方将在传统金融业务、安居房业务、住房按揭业务等领域加强合作。
国企去库存推进仍面临挑战
地方政府组织收购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早在2023年8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23〕14号,以下简称“14号文件”)就明确提出,对商品房存量较大的城市,可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适当改造或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积极盘活利用闲置土地和房屋,避免重复建设造成浪费。
广东省城市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新建商品房销售下滑,开发商资金链紧张,保交房、还债存在一定压力,导致防风险任务吃紧。通过存量收购,不仅可以解决“保交房”任务,而且可以去库存、稳定商品房市场,缓解开发商资金链,更好地偿还债务,增加保障性住房筹资渠道。
以珠海为例,中原地产监测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市住宅库存约372.13万平方米(34898套),以近半年的销售速度计算,销售周期为21.58个月。而另一个刚刚宣布“去库存”的城市深圳,也面临一定的“去库存”压力。深圳房地产信息平台公开披露的二手房待售套数显示,截至7月底,全市有效二手房待售套数为62933套,一手房待售套数为48974套。
深圳某核心区域内的在建物业。
据市场机构统计,目前已有60多个城市出台相关住房收储政策,特别是“5·17”房地产新政以来,多地加快出台鼓励国有企业收储新建未售出住房的政策。
不过这一政策也面临相应的挑战。业内人士认为,推动国企囤货或面临价格、供需错配等困难。比如,在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库存压力大、销售意愿较强的城市,保障性住房需求可能相对有限,导致国企囤货规模较小;而在保障性住房需求相对旺盛的城市,市场库存水平可能不高,房地产开发商相对不太愿意打折出售现房。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告诉记者,一线城市开展此类工作有较大优势,保障房市场吸纳能力强,加之一线城市资金条件好,如果未来积极争取3000亿元“以购代建”资金,此类收购步伐将会加快。
据了解,今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地方国有企业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以合理价格购买已建成但未出售的商品住房,用于分配或租赁保障性住房。
“从目前各地存量收购情况看,基本还处于前期探底阶段,反映出的情况是,一方面符合条件的项目比较有限,另一方面开发商低价卖给国企的意愿也较小。”李宇嘉指出,目前还处于双方讨价还价的状态,不少市场人士认为政府会通过存量收购来救市、救开发商,因此还在等待大量资金入市,但从资金面来看,还存在一定的操作难度。
撰文:南都万财社记者 孙洋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