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25日举行的新车发布会上,比亚迪执行副总裁何志奇公开致敬长城哈弗“以自己的实力守护着中国SUV长城”。
这一举动显然让在场所有人和网友们都感到意外,毕竟长城与比亚迪这些年的恩怨是众所周知的,那么比亚迪为何要用这种方式以恩报怨呢?
中国汽车产业需要“滚动模式”
多数网友对比亚迪此次的表态点赞,认为比亚迪胸怀宽广,眼界高远。事实上,去年8月,比亚迪的“一起来,中国车”就席卷了整个汽车媒体圈,获得了无数的点赞。
此次发布会上,比亚迪也按照同样的叙事逻辑回顾了中国品牌SUV的发展历程。至于2013年至2021年连续9年夺得SUV销量冠军的长城哈弗H6,比亚迪没有避而不谈,而是大方地称赞了对手。总之,还是那句话:对外要团结,内斗不能内斗,而这也正是今天中国汽车业所需要的。
近两年,在包括比亚迪在内的中国品牌的努力下,国货在市场份额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高端市场,外资品牌依然占据着不少消费者的“心智”。
比如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巴黎奥运会开幕式,明显包含了很多隐私信息,组织漏洞百出,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差距巨大。然而在部分网友眼中,好的地方就是高端时尚,连错误和不足都变成了“解气”。这其实和那些坚决不买国产车的人买车尤其是高端车时的心态很像。
从文化和品牌上来说,很多人内心里还是只认可外国品牌,以前是BBA,现在可能还要加上特斯拉,总之就是看不起中国品牌,这其实也是前段时间宝马高调价背后的逻辑。
为了俘获这些人的心智,整个中国汽车行业需要像日韩一样齐心协力,不断推出更多的阳王、坦克,直至量变引起质变的那一天。
在如此关键时刻,试想一下,如果比亚迪举起手臂,向长城发起进攻,以比亚迪的粉丝和市场号召力,后者肯定不是其对手。但如果双方打得你死我活,整个中国汽车的形象就毁了,占领高端汽车市场的想法也将成为空谈。
正因如此,比亚迪高调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或许对自己来说并不是最有利的,但却顺应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这才是真正的大局,也是所有想要前行的中国品牌必须学会的竞争格局。
“滚动技术”是比亚迪的秘密
长城不懂这个道理吗?我想不懂。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会愿意去毁掉长城。但长城或许觉得已经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
以曾经风靡一时的哈弗H6为例,巅峰时期,月销8万辆,但今年上半年哈弗H6的销量却不足8万辆,这也让长城汽车成为近年来销量下滑最快的头部车企。因此,对比亚迪的明里暗里的批评,与其说是长城汽车的不满,倒不如说是其为了脱颖而出的营销策略,毕竟品牌最怕的不是被骂,而是被消费者遗忘。
但长城这次真的错了,他们最应该向比亚迪学习的是,放弃旧的营销策略,转而专注于“滚动技术”。
新车发布会上,比亚迪一位高管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好的产品和技术自然会带来流量,技术就是最大的网红。网友们也指出,比亚迪的发布会基本都是讲技术,很少说别人坏话。
纵观历史,每一个登上行业巅峰的品牌都不可能没有瑕疵,但仅仅靠小动作和小聪明,永远无法成为行业领头羊。就拿长城汽车大声疾呼的油箱问题来说,如果加上油箱成本,消费者会不会放弃比亚迪产品,转而选择长城产品?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比亚迪的成功,根本上依赖于以秦、汉、宋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过硬的产品力,这些产品力的核心在于DM-i技术的极致油耗和刀片电池的极致安全,其次就是比亚迪产业链一体化带来的成本优势。
这些优势,归根结底还是比亚迪十多年来对新能源技术的 ALL IN,一路走来也走了不少弯路。比如 DM-i 早在 2008 年就已在尝试量产,但直到十多年后才真正落地。试想,如果长城在哈弗 H6 巅峰时期的那几年,就居安思危,押注新能源,率先推出 DM-i 这样的技术,哈弗品牌还会落得如今的下场吗?
但历史不能假设,哈弗的成功已是过去式,比亚迪这一轮的成功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从零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划时代技术,打造属于自己的秦、汉、宋,最终用领先技术和产品而非空谈来征服消费者。
携手技术,共同进步,才是所有中国品牌最可靠的出路。
总结
武侠小说里,能最终登上武林盟主宝座的人,不仅要武功高强,更重要的是要有足够服众的德行。可以说,比亚迪再一次用行动证明了自己为何是中国汽车品牌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如果所有中国品牌都能做到这一点,赢得市场和技术,中国汽车时代必将加速到来。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