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是,食品巨头玛氏正在收购零售公司家乐氏,目前家乐氏的市值接近2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00亿元)。
你可能不熟悉这些名字,但他们的产品随处可见。买家玛氏旗下拥有德芙、箭牌和士力架等品牌;卖家家乐氏在中国以品客薯片闻名。如果收购成功,将成为今年食品行业最大的交易。
诞生于1968年的品客薯片是全球第一罐装薯片品牌,曾被宝洁公司打造为全球第一大薯片品牌,销售范围遍布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此次玛氏斥资数千亿美元收购,再次验证了当下全球并购的火热。
成立于 50 多年前
昔日的第一大薯片品牌即将被出售
品客薯片的故事始于一位科学家。
1965年,美国有机化学家鲍尔给宝洁公司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薯片做成“双曲抛物面”,卷成马鞍形的薯片在受到两个反作用力时不易破碎。他还发明了一种用锡箔和牛皮纸卷起来的薯片罐,这样大小一致的薯片就可以排成一排,方便运输。
于是,世界上第一种可密封罐装薯片诞生了。这几乎是零食行业的一场革命。在品客薯片出现之前,薯片有大有小,而且大多是袋装的;此后,每片薯片都拥有相同的大小、形状和重量。然而,印着卷胡子胖老头标志的品客薯片推出后,一度销量低迷,甚至被认为是宝洁历史上最失败的产品之一。
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品客薯片才调整了口味,并借助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电视广告成为热销产品。据统计,美国人每天要吃掉 3 亿块品客薯片。
还有一个小插曲:宝洁公司提起诉讼,证明品客薯片不是真正的薯片。传统薯片是用油炸土豆制成的,而品客薯片中的土豆含量不到50%。法院判决宝洁公司无需缴纳15%的“薯片增值税”。
品客薯片1997年进入中国,一度在中国占据一席之地,成为孩子们的社交货币,但由于无法本土化,很快被乐事、酷比熊抢占。
转折点出现在2000年之后,宝洁开始剥离非核心品牌,出售吉夫花生酱、咖啡等食品业务,品客薯片也难逃被出售的命运。当时宝洁的公告显示,品客薯片是全球最大的薯片品牌,产品销往140多个国家。
最终,2012年宝洁宣布以26.9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8亿元)的价格将品客薯片业务出售给家乐氏,这也标志着宝洁正式退出食品行业。
收购品客薯片的家乐氏是一家百年老店,早在1894年,公司创始人WK偶然发明麦片后,早餐麦片在英国和美国逐渐成为谷物早餐的代名词,这笔交易也让家乐氏一跃成为当时全球第二大零食公司。
此前,家乐氏公司负责人表示,自收购品客品牌以来,业务增长了一倍多,目前净销售额超过30亿美元,但公司尚未完全发挥潜力,下一个目标是40亿美元。
然而,已有 56 年历史的品客薯片却突然下架。
1800亿,买家是谁?
糖果巨头玛氏公司率先伸出了橄榄枝。
这是一场争夺战。据报道,玛氏的潜在竞争对手是奥利奥母公司亿滋国际和巧克力巨头好时。
双方谈判尚未最终敲定,若达成交易将成为今年食品行业最大一笔交易,家乐氏目前的估值接近250亿美元。
也许你没有听说过玛氏公司,但你很难不知道它的产品。德芙、士力架、M&M's、、 Rice、箭牌、Extra……这些在巧克力、糖果、口香糖等品类中占据领先地位的品牌,均属于玛氏公司旗下。
玛氏和品客的起点相似,都源于一个开创性的想法。
当时还是学生的我,向父亲的糖果厂提出了一个产品方案:将普通的麦芽糖浆裹上巧克力,变成具有巧克力口味的固体糖果。
这个想法相当于把廉价的糖浆变成了昂贵巧克力的挑战者,最终,他的父亲接受了他的建议,开发出了这款新产品,命名为Milky Way Bar,上市后大获成功。
1927年,公司正式更名为玛氏公司,并随后推出了划时代的产品士力架,凭借这款糖果,玛氏公司迅速成为美国第二大糖果制造商。
此后,玛氏将业务拓展至宠物食品,并在糖果和宠物食品领域均位居全球第一。如今,玛氏仍未上市,但却是全球最大的私营家族企业之一,年销售额超过 500 亿美元,员工超过 15 万名。
玛氏的并购历程同样精彩纷呈。2008年,玛氏以230亿美元私有化箭牌,补充口香糖业务;2017年,以77亿美元收购美国最大宠物医院连锁企业VCA。今年以来,玛氏又相继收购了英国高端巧克力品牌Hotel、法国兽医诊断公司Cerba Vet等公司。
晨兴创投曾分析称,在产业并购中,标的比价格更重要。作为产业收购方,玛氏不同于PE财务投资者,在选择标的时更看重战略价值和协同潜力,有更长的时间消化所支付的高额溢价并进行深度整合。
此次,玛氏瞄准品客薯片,表明其也在寻找其他领域的更多可能性。
估值下降
大型并购
放眼望去,我们可以看到,今年的并购界硝烟弥漫。
大交易比比皆是。就在家喻户晓的芭比娃娃被出售的同时,上个月,LVMH 集团旗下的私募股权公司 LVMH 正计划收购玩具巨头美泰。
美泰公司成立于1945年,几十年来凭借芭比娃娃风靡全球,目前市值为6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478亿元)。
还有金融圈熟悉的大型并购案,贝莱德以25.5亿英镑(约合230亿元人民币)全现金收购了(瑞勤)100%的业务和资产。
至于全球“PE之王”黑石,则一直在大举买入股票,近期宣布收购印度一家食品巨头,并宣布收购一家日本数字漫画提供商,创造了今年日本最大的私募股权收购案。
同时,凯雷集团还宣布,计划通过公开要约收购日本肯德基,并将其私有化并退市,交易总价约为13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0亿元)。
这背后的逻辑并不难理解:当经济下行,标的的估值会回归合理区间,当很多优质项目的价格变得比以前便宜时,对于现金充裕、并购资金充足的公司来说,这正是寻找更好标的的好时机。
简而言之,“项目变得更便宜了。”
还记得一年前,信晨资本管理合伙人辛跃生在清科大会上分享了对并购市场的观察,他以中国市场为例表示,定价体系正在重构,新的估值标准还在探索,但项目估值趋于合理是肯定的。“我有20年的投资经验,知道这个低谷其实是赚大钱的时候。”
前不久,银湖资本正式公布第七支旗舰基金Lake VII,规模达20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80亿元),创下2024年迄今为止最大规模募资纪录。新基金的方向无一例外都是瞄准大型并购,无疑是一个生动的写照。
大洋彼岸的中国,也正经历着并购浪潮。最具代表性的时刻莫过于阿里巴巴集团原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勇正式加入晨兴资本,与创始人刘晓丹共同担任管理合伙人,聚焦并购投资新未来。
我们期待在中国达成一项大交易。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