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办、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支持的2024电力低碳转型年会暨电力圆桌年中会议在京召开。
会上,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直言,我国电力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但复杂性、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近日印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体系行动计划(2024-2027年)》,提出重点开展9项专项行动推动新型电力体系建设取得实效。
第一财经记者周一飞在发布会现场拍摄
容量市场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完善适应新电力体制的体制机制成为与会人员讨论的重点。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政策研究室主任林伟斌指出,适应电力系统市场机制创新新模式,核心是切实实现电能价值、调节价值三个价值和绿色价值,要有效实现上述三个价值,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政府要精准弥补市场失灵。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首席专家、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陈宗发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微信记者采访时进一步指出,虽然当前我国电力市场结构体系已初步建立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他进一步解释道:“现有的电力市场体系还不能充分通过市场机制体现新型电力系统中各类资源的多维价值。”
在电力市场中,现行“基准价+上下浮动”电价机制距离市场定价机制还有很大差距,不能充分反映供需变化,也不能有效缓解成本。在辅助服务方面,市场方面,市场基本实现全覆盖,但成本分摊和定价机制还不完善,交易品种比较单一,电力系统灵活调节价值没有充分体现。
“容量市场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容量电价补偿标准较低,按年支付,门槛较高,考核严格,对提升电力系统的容量裕度还不够。 “虽然目前中国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绿色电力市场、绿证市场和碳市场,但是绿色环境权益机制还不够成熟,需要完善、提升和协同,才能得到国际认可。”陈宗发说。
陈宗发还强调,适应新能源特点的市场机制也亟待完善。“电力市场是建立在传统火电设计基础上的,难以适应新能源的特点,比如发电量、发电量、发电量等。”产量波动性大、长期预测精度低、曲线调整需求频率高”。
实现电网“可控”与“灵活”的有机统一
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也是能源领域讨论的焦点。陈宗发表示,我国经历了两轮电力体制改革,取得不少成效,但电力体制还存在一些问题。
电力系统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体现在源、网、荷、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也体现在网源两个环节“垄断与竞争”的制度差异,影响清洁转型和能源供应。
陈宗发建议,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包括以系统思维深化改革,构建能源电力领域“两新”体系,注重网源协同,在掌握控制权的前提下进一步放开电网投资,研究推进输配分开改革,实现电网“可控”与“灵活”的有机统一。
以新能源消纳为重点,以市场机制为引导,加强源网荷储协同,市场、政府、企业联动,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能源和“双碳”目标的实现。
“我们还要以建设全国统一的电力市场为方向,进一步优化完善我国电力市场体系各项举措,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实现电力市场体系由‘大市场’向‘强市场’转变。” “从‘全面’到‘实用、有效’,”陈宗发说。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