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微软等美股科技七巨头股价持续回调,原因何在?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经济观察网 周悦/文 苹果(AAPL.NDAQ)、微软(MSFT.NDAQ)等七家美国大型科技公司,因近年来股价表现强劲、市值巨大,被称为美国科技股“七巨头”,不过,近期“七巨头”股价持续下跌。

Wind数据显示,截至美东时间8月7日收盘,过去5个交易日,除Meta(META.NDAQ)外,其余“六巨头”股价均大幅下跌。其中,特斯拉(TSLA.NDAQ)、英伟达(NVDA.NDAQ)、亚马逊(AMZN.NDAQ)合计跌幅超过12%,谷歌(GOOGL.NDAQ)、苹果、微软合计跌幅超过4%。

除英伟达外,其余“六巨头”近期均已公布第二季度财报,这些公司大多面临类似的问题: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放缓、AI投入不断加大但效益不明显、AI投入回报期过长。

不过,在财报会议上,谷歌、微软、亚马逊管理层仍宣布将“继续加大对AI的投入”,甚至表示“过度投入远比错失机会要好”。

科技巨头会在AI上投入多少资金?什么时候能用AI赚到钱?”这些问题被投资者摆上了台面。

对此,有企业和投资机构做出预测,答案是至少10年。

微软首席财务官在财报会议上表示,公司对AI的巨额投入至少15年内不会有回报。高盛表示,AI行业的变革潜力可能会产生深远的宏观影响,但这将是“过去10年的一个变革”。

人工智能投资激增,但短期效益并不明显

过去10年,科技股的增长几乎支撑了美国股市牛市的一半。

标普 500 指数前十大成分股中,除跨国制药公司礼来(LLY.NYSE)外,其余均为科技公司,包括“七大”和半导体公司博通(AVGO.NDAQ)。(注:谷歌占据 2 个席位,分别是 -A 和 -C)

科技股的强劲上涨,带动标准普尔500指数从10年前的1930点上涨至目前的5199点。

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闫翔近日表示,以“七大”为代表的头部公司市值和增长贡献占比过高,对美股的影响处于历史极高水平,美股市场集中度创近20年来新高。

极高的市场集中度也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如今华尔街“七巨头”最重要的指标就是资本支出,其中就包括AI投资,这也被认为是凸显AI泡沫的关键因素。

科技巨头的资本支出主要用于AI和云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数据中心的建设、图形处理器(GPU)的囤货,这些支出将以折旧的形式计入未来5到10年的成本,但短期内尚未产生明确的回报。

苹果、微软等美股科技七巨头股价持续回调,原因何在?插图

不仅如此,科技巨头们还在继续大幅增加资本支出,“七大科技巨头”今年的资本支出将达到史无前例的4000亿美元,这将超过埃及去年的GDP总量。

与人工智能高额投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科技巨头主营业务的增长开始放缓或不及预期,加剧了市场的焦虑情绪。

以率先发布财报的谷歌为例,今年第二季度,谷歌资本支出达132亿美元,同比增长逾90%;营收847亿美元,同比增长13.6%。在AI助力下,谷歌云业务快速增长,营收首次突破100亿美元,运营利润也突破10亿美元。

不过谷歌核心广告业务营收646.16亿美元,同比增长11%,仅为Meta增速的一半,财报发布次日,谷歌股价下跌5%。

微软核心业务同样不及预期,第二季度包括Azure公有云在内的微软智能云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9%,低于市场预期的20%。

微软表示,第二季度AI服务为Azure公有云和其他云服务业务的营收贡献了8个百分点,这意味着AI带来的相关营收增幅仅比上一季度高出1个百分点。该季度资本支出同比增长近三倍,达到190亿美元。

亚马逊的情况与微软、谷歌类似,作为亚马逊最明显受益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业务,其云服务业务在第二季度保持了稳健增长,但公司核心电商业务表现低于预期。

财报显示,第二季度亚马逊电商业务净销售额为553.9亿美元,同比增长不到5%,低于市场预期的555.5亿美元。

苹果和特斯拉二季度虽然没有增加资本支出,但主营业务业绩下滑明显,影响市场对它们的信心。例如,特斯拉预计今年销量增速将大幅下降。今年二季度,苹果手机销量四年来首次跌出中国前五名。

相比之下,Meta的业绩增长更为明显,其第二季度营收达到390.7亿美元,同比增长22%,已连续四个季度营收同比增长超过20%。

更让投资者感到安心的是,Meta并未像谷歌、微软、亚马逊等公司一样继续上调全年资本支出上限,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投资者对于资本支出无序增长的恐慌情绪。截至7日收盘,Meta是“七巨头”中唯一一家过去五个交易日股价累计上涨的公司。

对此,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杨超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前期美股科技股上涨向好,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市场对AI、商业模式等技术的乐观预期。美股科技股回调,主要因为部分科技巨头的财务表现不及市场预期,也说明当前科技股市场定价存在泡沫。

AI泡沫已现,行业希望降低使用成本

近年来科技巨头的AI军备竞赛中,受益最多的当属英伟达,其股价自去年年初以来已上涨逾6倍,这主要是因为科技巨头们将大部分资金投入英伟达用于购买GPU。

苹果、微软等美股科技七巨头股价持续回调,原因何在?插图1

截至发稿时,英伟达尚未公布今年第二季度财报,不过,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对其持悲观态度的声音。

华尔街顶级对冲基金埃利奥特管理公司( )向投资者发布公开信称,大型科技巨头尤其是英伟达正处于泡沫之中,并认为推动其股价剧烈上涨的AI技术被过度炒作。

自首个AI应用在美国上线以来的18个月里,科技巨头们一直宣称AI将彻底改变每个行业。

然而,迄今为止他们所推出或投资的产品依然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比如AI搜索依然存在“假象”、AI聊天机器人还没有明确的盈利路径、文字生成视频或图像生成视频等AI应用无法取代专业人士。

此外,AI应用的运营成本仍然很高,美国AI公司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曾表示,它是“历史上资本最密集的初创企业”,去年发布的一份分析报告称,该公司的运营成本为70万美元,主要用于运行数据中心的服务器。

“七巨头”如今都是AI行业的领头羊,商业模式成熟,营收来源稳健,即便AI计划需要坚持数十年,他们的营收短期内也不会枯竭,因此现在谈AI泡沫破裂并不算太早。

但对于中小型AI公司来说,AI泡沫带来的挑战更加严峻,如同互联网泡沫时期,当市场对于互联网淘金的热情暂时低落时,大多数公司都会承受不住。

今年以来,美国数家明星AI创业公司相继传出“被卖”的传闻,其中包括AI、AI Adept等,其主要原因是AI产品推理成本高,商业化难度大。

以美国独角兽公司.AI为例,8月2日,该公司宣布以25亿美元“把自己卖给”谷歌,这一收购价格较去年9月的估值缩水了50%。

.AI提供AI角色扮演聊天机器人,流量仅次于AI社区,网页版APP每月访问量超过2亿次,用户平均每次访问时长为29分钟,是.AI的三倍。

高流量意味着高推理成本。据媒体报道,.AI每年的推理成本在4000万美元左右。然而,.AI的付费用户还不到10万,去年的年收入也只有1520万美元。甚至连模型的日常运营费用都需要数万美元的投入。

因此降低AI使用成本,成为AI产业亟需的“解药”。

高盛股票研究主管吉姆近日表示,企业在人工智能上投入数千亿美元并不会引发下一次经济革命。这是因为历史上大多数技术变革都是用更便宜的解决方案取代昂贵的解决方案。只有当人工智能的成本降低时,普通民众才能负担得起使用它来执行任务。

国金证券互联网媒体首席分析师陈泽民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七大”未来业绩增长的关键途径有两个:一是中国市场带来的增长,比如跨境电商的广告投放;二是如果算力、电力等成本进一步降低,找到AI的应用场景,AI带来的增长可能会爆发式增长。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