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益股份沪深 IPO 失败后,一个月内火速转向北交所上市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另一家在沪深两地IPO的强力监管下未能上市的公司,迅速掉头,向北交所进发。

2024年8月5日,正在新三板挂牌交易的乔益股份宣布,广东证监局已于当日正式受理其上市辅导申请,从而进入新一轮上市辅导期。

上述公告还显示,乔益股份于2024年7月30日与咨询机构东亚前海证券签订了相关上市辅导协议,其上市目的地为北京证券交易所。

此时,距离乔益股份上次IPO仅一个多月。

2024年6月19日,历经两年的重审,乔益股份刚刚不得不面对未能在A股主板上市的局面。

早在2022年6月8日,侨艺就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申请,此后被中国证监会受理。

近两年来,乔益股份经历了主板注册制改革的全面实施,也经历了上市申请向深交所过渡后的连续两轮复审询问函。

2024年3月31日,正忙于回复深交所出具的复核中心意见实施函的乔亿股份,因IPO申请文件中记载的相关财务数据已过期,与数百家IPO前企业一起等待审核,按照规定暂停了IPO的推进。

然而,自此以后,乔益股份此前的IPO一直没有从这次“停牌”中醒来,直到2024年6月中旬,乔益股份向深交所办公桌发出了撤回上市资料的申请,而不是新一轮的财务数据更新,也直接宣布乔益股份已退出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的冲刺。

此前主板上市的失败,并没有让侨益股份引起外界的广泛关注。

毕竟,在过去的几个月里,A股IPO发行市场刚刚迎来了近五年来最大的终止潮。

2024年3月31日之后的三个月里,被业界视为“史上最严谨的IPO财报更新季”,在仅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申报IPO的公司中,已有34家公司被暂停上市,如果算上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在此期间终止上市的公司有近200家, 科创板与创业板。

尽管终止是不可接受的,但乔益是最近遭受挫折的这些公司中宣布恢复上市最快的公司之一。

对于此前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IPO失败的原因,乔益股份向公众给出的解释是“基于资本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公司目前的发展情况”。

“乔益股份主板IPO停牌的原因非常明确,主要是因为其业绩未达到主板上市新规的要求,不得不终止延续相关手续。”2024年8月初,在宣布恢复上市辅导后,一位接近乔益股份的中介告诉诺克财经。

根据侨益股份前次主板IPO申报材料,其选择本次上市的申报标准为公司实施的《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3年修订)》中的准则(1),即“近三年净利润为正,近三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1.5亿元, 上年度净利润不低于6000万元,近三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累计现金流量净额不低于1亿元人民币或累计营业收入不低于10亿元”。

2024年4月30日,在乔益股份主板上市后不久,进入年度报告补充期,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进一步规范股票发行上市审查,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深交所修订《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修改上市申报标准第(一)项为“近三年净利润为正数,近三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2亿元; 上年度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近三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累计现金流量净额不低于2亿元或累计营业收入不低于15亿元”。

“近年度净利润不低于亿元”的调整,成为乔益股份在主板上市的一大重大障碍。

在2022年之前的三年IPO报告期内,乔益股份的最高净利润仅为7000多万。

“在2023年年报数据更新的当下,乔益股份主动撤回主板IPO申请材料终止上市,从此举也可以看出,在2023年'最近一年',乔益股份的净利润仍未达到新上市规定1亿元的要求”, 上述中介人士透露。

诺克财经获取的乔益股份2023年财务数据,也印证了上市券商的说法。

根据乔益股份2023年年报显示,在过去的“最近一年”中,其仅录得净利润7730.9万元,与深交所主板的盈利要求相差不远。

“在北交所上市,是目前侨翼股份实现A股上市的最佳路径,当然也是唯一的途径,对于筹谋上市多年的乔翼股份来说,需要试一试。”上述中介坦言。

2015年,侨艺股份在新三板成功上市,如今已经步入创新层,这也使得乔艺股份现在足以满足北京证券交易所在新三板创新层上市的基本要求作为前提条件。

“由于利润规模等问题,主板短期内难以满足,乔益股份在科创板和创业板的定位属性上也不符合科创板和创业板的上市要求,创新研发能力是其短板, 而相关的属性判断指标也明显不符合标准。上述中介人士补充道。

重启上市,从主板“居高临下”地向北交所走,乔益股份第二次A股上市之路未必一帆风顺。

“根据目前对乔益股份上市进展的预测,其最早可能在2025年初向北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而在此过程中,将继续面临至少三个方面的挑战。”上海某大型券商高级保荐人代表对诺克财经表示,在此前主板IPO评审过程中,其与重要股东之间“关联交易”比例相对较大导致的独立性等问题,一直受到监管机构的反复质疑,这个问题将持续到乔益股份新一轮上市。 如何进一步规范“关联交易”,在向监管机构证明其合理性和稳定性的同时,突出其独立性,此外,看到乔益股份陷入业绩增长的瓶颈,如何保证业绩的增长,同时又具有创新性,是其需要谨慎的第二大难点, 最后,侨翼股份在上一次IPO报告期内曾受到多达33项行政处罚,如何让监管机构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产生怀疑,还是需要下功夫。

不过,借鉴此前IPO的经验,即使以失败告终,也为乔益股份重启上市布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乔益高度重视北京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工作,持续利用前次主板IPO的相关中介机构,包括保荐人、会计师事务所。”上述接近乔益股份的中介告诉诺克财经,在乔益股份终止主板IPO后不久,在北交所上市辅导开始前夕,目前,以在京交所上市为目标的新一轮增资扩股活动已经启动,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

1)三大挑战是什么?

侨益股份沪深 IPO 失败后,一个月内火速转向北交所上市插图

与深圳上市公司建发股份发生关联交易,是乔益股份上市难以绕过的一道坎。在此前主板IPO申请的审核过程中,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市场舆论,都对侨翼股份上市的合规性提出了最大的质疑。

作为专注于大宗农产品进口和国内贸易,为客户提供以货代、船代、仓储服务、运输服务为主要环节的第三方综合物流服务商,乔益股份与国内大宗商品供应链领军企业建发股份有限公司结成深度捆绑, 通过股权关系。

在目前乔益股份的股东名单中,建发股份直接持有其9.93%的股份,是乔益股份的第二大股东,仅次于乔益股份的控股股东乔益集团,也是持股量最大的外部投资者。

除了是乔益股份最重要的股东之一外,建发股份多年来也是乔益股份的最大客户。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年中,乔益股份从建发股份获得的收益占比超过30%,而2020年为29.82%。

“在IPO审查中,监管机构一般会为关联方交易的相对大比例设定30%的红线标准。过去几年,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占比基本不允许超过30%,当年很多公司的上市申请都被拒绝了,其中不乏知名集团的关联公司。上述高级保荐人代表表示,近两年来,监管机构逐步放宽了企业拟上市的关联方交易问题,且在注册制的审查理念下,也存在一些企业成功上市超过关联方交易红线的案例, 但前提是“发行人形成的关联方交易具有充分合理的商业逻辑、充分的必要性、价格公平合理的行为,且不存在利益转移或对关联方的重大依赖,不影响发行人的经营独立性”。在

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乔益股份此前IPO中收到的两轮审查询问中,依次询问了其与建发股份之间的关联方交易问题。

2023年3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对乔易股份发出的首轮上市询问中,深圳证券交易所要求乔易股份说明乔易股份持股的合理性以及建发股份持股前后相关经营状况的变化,并质疑其在报告期内增加建发股份营收占比的情况, “结合报告期内其他客户收入及占比变化、新客户发展情况、报告期末C&D股份以外的客户在手订单情况等”,进一步说明认定C&D股份不存在重大依赖性的依据和充分性。

2023年6月,在侨仪股份对上述问题逐项答辩后,深交所继续要求其进一步说明建发股份关联方交易金额和占比持续增长的原因和合理性,以及需要说明侨仪股份之间关联方销售规模和比例的变化趋势。 Ltd.和C&D Co., Ltd.未来以及与C&D Co., Ltd.的持续关联方交易的影响以及大额交易对经营独立性和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

不过,令乔益股份松了一口气的是,在最近一财年,乔益股份与建发股份之间的关联交易比例问题似乎正朝着“整顿”的良性趋势发展。

这也使得侨艺股份此后的资本运作喜忧参半。

幸运的是,在2023年年中,与建发股份的关联交易连续几年呈逐年增加趋势,并得到了有效控制。

数据显示,2023年年中,建发股份将为乔益股份带来共计5.09亿的营收,约占后者目前营收的28.7%,这也使得两者的关联交易回归上市审查和监管的安全范围。

令人担忧的是,也正是在2023年,作为乔亿股份多年的最大客户,原本稳固合作的双方,迎来了自2016年建发股份成为股东以来双方交易金额的首次下滑。

据Knock 统计,建发股份于2016年通过增资和扩股成为乔益股份的第二大股东,随后几年,乔益股份从建发股份取得的收入从最初的1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6.3亿元。

根据乔益股份在2023年初的预测,预计其与建发股份在当年的日常关联方交易中提供的劳务交易金额将达到8亿元。

也正是在2023年年中,与建发股份的关联交易明显低于预期,这也导致乔益股份的营业收入不仅与此前预测的数据相差甚远,而且出现同比下滑,这也是乔益股份营业收入首次下滑。 Ltd.自2017年以来。

2023年下半年,乔益股份向深交所提交了年度业绩预测,称2023年营业收入有望达18.5亿元,继续保持同比持续增长。

然而,在乔益股份正式公布的2023年年报中,其目前的营业收入最终达到17.73亿的峰值,同比下降近3%。

一方面,与C&D Co., Ltd.的关联方交易出现波动,另一方面,侨益股份独立获取新客户的能力并未明显提高。

乔益自身承认,2023年,其前五大客户厦门建设和石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设和石油”)仅新增1个客户,为其带来4029.4万元,占其当前营收的2.27%。

建和油业也是侨义股份的关联企业,而侨和油业的实际控制人董强也是侨义股份现任董事之一。

也就是说,如果将健和石油的收益包括在内,2023年乔益股份关联交易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仍将超过30%。

2023年年中,延续了数年增长的营收将首次突然下滑,这无疑将给乔益筹划中的北交所上市带来挑战。

自2021年以来,侨艺非净利润突破7000万大关后,业绩增速明显放缓。瓶颈。

根据乔益股份此前申报主板IPO的数据,2021年和2022年,其非净利润分别为7024.01万元和7156.53万元。

在乔益股份给出的2023年末盈利预测中,曾预测2023年扣除的非净利润将下降至7000.3万元。

然而,诡异的是,在乔益股份最终发布的2023年年报中,在乔益股份营业收入比预测数据低近1亿元的前提下,扣除的非净利润较预估增加不少,达到7730.9万元,而正是在这份财报中,乔益股份2022年扣除的非净利润也调整为7490.3万, 这与此前IPO申请材料中披露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

“如果乔益股份继续向北交所上市冲刺,按照其2025年初的申报进展,2024年的业绩对于它来说也非常重要,今年如何继续合理处理与建发股份相关交易的比例,同时扭转相关经营数据的弱势地位, 是关键。上述高级保荐人代表认为。

尽管放弃了主板上市计划,但北京证券交易所对拟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要求丝毫没有放松。年

复一年发生的行政处罚层出不穷,乔益股份解释称,均不构成重大违法违规行为,但对其健全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仍提出质疑。

2022年6月,在乔益向中国证监会提交的第一份主板上市申请中,其披露在相应的IPO报告期内收到了24项行政处罚。

然而,在2023年11月,在乔益股份主板IPO终止前更新的上一版招股说明书(宣告稿)中,IPO报告期内遭受的行政处罚数量上升至33起。

2)“名不虚传”的高新技术企业。

侨益股份沪深 IPO 失败后,一个月内火速转向北交所上市插图1

业绩疲软,破坏了侨翼股份在主板上市的可能性。

科技创新能力和研发实力的缺失,也关上了科创板和创业板的上市大门。

正如上述接近侨翼股份的中间商所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如果侨翼股份想要完成A股上市的目标,北交所是其唯一的出路。

然而,随着强有力的IPO监管政策的推进,以及A股多层次资本市场各板块定位的进一步明确,定位于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北交所上市审查趋势也在发生变化。

“创新型中小企业通常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和潜力,包括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等,通过提供资本市场支持和服务,北交所旨在促进这些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创新能力。北京证券交易所的上市进程,但这或许是乔艺股份的另一个难点,需要他们谨慎行事。

或许,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这种身份认同,或许能为乔益股份表面上的“创新”认知增加不少的加分。

根据侨益股份此前在主板上市申请材料中的资料显示,“发行人于2020年12月9日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财政厅、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批准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但事实上,在诺克财经看来,乔艺的“高新技术企业”地位,名不副实。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基本条件》明确要求,申报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研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应符合“最近一年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的要求, 以及“从事研发及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不得低于10%”。

无论是在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前的“近三个会计年度”,还是在未来三年内,乔益股份都远未达到上述要求。

例如,2017年至2019年年中,乔益股份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034.6万、1213.8万和920.9万,同期乔益股份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53亿、6.25亿和6.70亿。

据此测算,在2020年之前的三个财政年度,其研发费用仅占同期销售总收入的1.7%。

2020年之后,乔益的研发投入不但没有增加反降,除了2021年超过1000万到1050.9万时,其余年份都在800万以内,而2023年,其目前的研发投入仅为区区680.8万,仅占当前营收的0.38%,创下201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乔益股份“高新技术企业”的地位是徒劳的,相关监管部门也给出了最有力的证据。

众所周知,企业在获得“高新技术企业”地位后最大的好处是,将享受税收减免优惠政策,一旦被认定,可以享受15%的优惠税率,比认定前的25%税率低10个百分点。

不过,据诺克财经报道,乔益股份在2020年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后,并未真正享受到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应享有的税收优惠政策,其所得税税率仍按25%征收。

“主要原因是乔益股份的研发费用太小,而且没有逐年达到营业收入的3%,相关税务部门不会允许他们按照规定享受真正的高科技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上述中介人士解释道。

(完)。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